《上甘岭》热播,一些不愿意看到美军挨揍的喷子开始鸡蛋里挑骨头:怎么是军长亲自指挥连长打仗?师长、团长营长不参加战斗吗?
为喷而喷的垃圾话,原本不必理会,但是这样的垃圾话说多了,难免会有人相信,所以咱们有必要说明一下:上甘岭战役十分特殊,打到关键时刻,别说是十五军军长秦基伟亲自指挥坑道一线作战,就是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有时候也亲自抄起冲锋枪想要参加战斗。
王近山的女儿回忆:“我父亲在上甘岭是三兵团的代司令员,他的掩体指挥部离上甘岭不远,有一个连队在前线,被打得只剩几个人了,我父亲那时才三十多岁,虽多次在战争中负伤,但看到这样的情景,那股子‘拼命’和‘疯劲’又上来了,夺过卫士的冲锋枪就往掩体外冲,已忘记自己是几万部队的司令员。警卫班五六个人硬是把他拉住了,后来兵团党委作出决定,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卫兵在掩体口专门阻挡王司令随便出去……”
王近山在朝鲜战场的司机回忆:“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共打了四十三天,最紧张的时候,首长看着一个连队去,有时两天就打光了,我听首长给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挂电话:‘洪麻子,我缺弹药、缺食品、缺水,你得保证供应,我的司机、警卫眼都饿花了。’洪回话:‘王疯子,你别着急,我想法供应,就是背,老子也给你背上去啊!’首长有时着急还骂过他的十五军军长秦基伟:‘你要守不住,就回去放羊吧!’”
兵团和军级将领亲自关注甚至指挥上甘岭的连级战斗,那是因为上甘岭只能放下连级单位,连级战斗,实际也是军级、兵团级战斗:按照伤亡人数计算,那一战志愿军损失了四五十个连,他们前仆后继,一个连打光了,另一个连补上去,但是番号基本不变。
使用八连番号的,甚至还有秦基伟的警卫连,这件事在《志愿军援朝纪实》等多部军史中均有记载:10月21日,坚守597.7高地的第一三四团第八连在激战中只剩下十五个人,粮弹即将告罄。秦基伟得知这一危急情况后,当即决定把身边的军部警卫连拉上去,对敌人实施反击,并同第八连的勇士们一起守住了坑道。
我们查阅史料可知,上甘岭防御战役共历时四十三天,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规模,敌方是美第7师、美空降第一八七团、南二师、南九师以及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另有十八个炮兵营一零五毫米口径以上火炮三百余门,坦克一百七十余辆,出动飞机三千余架次,总兵力共约六万余人。
志愿军参战的是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二十九师,第十二军军之第三十一师和第三十四师一个团,榴弹炮兵第二师、第七师,火箭炮兵第二零九团,第六十军炮兵团,高射炮兵第六零一、第六一零团各1部,共山、野、榴炮一百一十四门,火箭炮二十四门,高射炮四十七门,另有工兵第二十二团第三营、担架营,总兵力约四万余人。
上甘岭战役,敌人发起了六百七十多次进攻,其中六百五十多次都是营级以下规模,这可不是他们不想拿下上甘岭,而是地形所限,一次只能投入那么多人,同样道理,志愿军在两个高地上,也只能驻守连级作战单位,后来参加上甘岭战斗的十一军三十三师九十一团团长李长生回忆:“上甘岭战役是在狭窄地区(不到四平方公里)反复争夺的战斗,且我军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撒网瓢泼战术显然得不偿失,鉴于此,我们决定全团以连为单位组成九个梯队,相继投入战斗,每个连争取坚守阵地一天。”
秦基伟本人的回忆,我们就能看出上甘岭的重要性,以及他亲自指挥的必要性:“对于这次战斗的严重意义,我军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是了解的。如果敌人一旦夺取了上甘岭高地,我五圣山阵地便直接受到攻击的威胁。五圣山万一失守,敌人居高临下,我们在平康的一片平原上就无法立足,整个朝鲜战局就要发生严重变化。因此,上级首长们一再叮嘱我们:‘上甘岭这一仗必须打好,不许打坏!’”
我们在《上甘岭》中看到的一三四团八连,原有一百四十人,打光了再补,前前后后补充了来自十六个建制连的三百三十五人,先后歼灭敌军一千七百六十余人——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能从十六个连级单位抽调兵员,这样大的举动,除了军长秦基伟谁还有这个权力?补充多少、何时补充,没有对八连情况的及时掌握,决定又如何做出?
上甘岭战场不到四平方公里(三点七平方公里),志愿军在地下的坑道里,也就能隐蔽一两个连,但是这一两个连,却是由几十个单位调兵组成的,也是全战役的关键所在:坑道阵地丢了,战役也就完了,秦基伟亲自指挥没有问题,不亲自指挥才有大问题。
感谢当年的战地记者孟昭瑞,他留下的一组珍贵战场照片,可以狠狠地打那些不懂历史却乱喷的家伙们几记耳光:谁说连长不可能跟军长汇报工作?谁说战场上没有女兵?谁说女兵不可以有发辫?
当年在战场上生死与共,根本就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大年梳小辫是女战士仅剩下的几点爱好之一,而且在相当多的时候,梳小辫还是未婚的象征,哪能像现在的某些人,男的比女的头发长,女的比男的头发短,仅看头发都分不出男女?
说到头发,笔者还能记起当年志愿军指挥员有多平易近人。
笔者有两位长辈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他们是亲兄弟,哥哥永远留在了那里,弟弟凯旋后担任了一定级别的干部,但是他走在街上,跟一般的老百姓绝无半点区别,也没有任何架子,当年笔者不愿意理发(长头发流行),结果被他按住剃掉,一边剃还一边开玩笑:“团级干部给你剃头,美去吧!”
他说美,我可没看出美,当年他给我剃的头,一边长一边短,据说叫什么“小自由”,我好长时间上学都不摘帽子,现在想起来,不是那发型不美,而是我们不了解前辈们的心灵有多美。
当年的人们心灵净美,尤其是在战场上,司令、军长与连长乃至战士亲如兄弟,别说是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就是上级把自己的饭给下级吃,大家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大家都是那么做的,已经习以为常了——越高级的干部越没有架子,秦基伟与八连战士合影,不在第一排,也没讲究什么C位。
夏虫不可语冰,小人之心也难度君子之腹,笔者一直在看《上甘岭》,不但越看越觉得真实,而且发现那里面很多场景都跟历史影像资料十分相似甚至完全一致。
虽然是营连级战斗,但是上甘岭战斗的惨烈超乎人们的想象——虽然只有一两个连在战斗,但是补充上去牺牲的战士,却比一个师还多。
十五军上报志愿军总部:这些投入战斗时最少的有一百四十人,最多的达二百一十多人的连队,到20日为止,第一三三团一、三、九连各剩十六人;第一三四团一、二、三连至17日,共剩三十余人;二营四连剩三十人;五连除连长,指导员外,无兵;六连不详;七连无兵。八连十一人,后补足至一百四十五人,到20日尚有十六人;九连无兵;第一三五团到19日,一营剩七十余人,补七十五人;四连十人,五连二十人,又补六十人;六连三十人,未补;七连十一人,未补;八连二十人,已补六十人;九连三十人,未补……
这一连串数字,仅看着就能令人痛彻心脾:仅一三四团八连,就至少打光了两次,其他三连队才剩下三十人,有的连队干脆打光了也无法补充,这样长时间的消耗战,别说营长团长无法指挥,就是秦基伟,也要向兵团司令部甚至志司汇报、求援,连王近山都抄起冲锋枪要杀上一线,军长指挥连长、跟坑道连级干部联络,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