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联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接到西南联合大学校长,梅贻琦同志的邀请,为刚刚成立的西南联大建设校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本来是意见与有荣焉的事情,但没想到设计稿却一改再改。最后直接从楼房改成了茅草屋,让一贯自视清高的才子梁思成先生勃然大怒,对梅贻琦兴师问罪:你们要建茅草屋,找我梁思成干什么?而校长梅贻琦的回答,却让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原地崩溃大哭,这是怎么回事呢?
1937年7月份,日军突然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拉开全面侵华大幕以来,华北形势愈发危急,南京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紧急在庐山召开战局讨论的会议,其中,我国最著名的三所高校: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长,蒋梦麟、张伯苓和梅贻琦先生,也一起出席参加了这次会议,不过在庐山会议结束后,此三人因为战事紧张,并未及时返回京津,而是选择暂时留在了上海和南京。
7月底,天津南开大学突然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大部分房屋校舍被炸毁、烧毁,天津沦陷,北平告急,因此在同年9月10日,政府教育部门就颁布命令:正式对外宣布北京、南开和清华三所大学合并,成立长沙临时联合大学。1600多名来自三校的师生,长途跋涉一路南下,陆续抵达湖南长沙,至11月1日,湖南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课。
但随着抗日战局越来越紧张,上海、南京、武汉等大片国土相继沦陷日寇之手,生灵尽遭涂炭,山河破碎,国将不国,中华民族正在面临2000年未有之危局,1938年初,长沙临时大学校务常委会做出决定,学生们在1月20日开始放寒假,同时,校舍继续向西南搬迁,规定全校师生在3月15日前,赶到云南昆明报到,下学期将在云南开课。
1938年2月中旬,湖南长沙临时大学召开誓师大会,开始向云南昆明迁徙,行程32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湖南、贵州和云南三省,终于抵达昆明。4月2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给长沙临时大学的校务常委会紧急发电:正式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在家国破碎,风雨飘摇之际,保留中国的教育文脉火种。
从湖南长沙,长途迁徙至云南昆明后,西南联合大学的经费已经捉襟见肘,但为了保证日常教学,联合大学校务常委会,又将为数不多的经费,全部花在了图书和实验器材上,就导致全校师生只能租房子教学和生活,非常不方便,因此,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就决定自己建校。
这时,全国知名的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和夫人林徽因女士,刚好来到云南昆明避难,所以,梅贻琦就亲自找到梁思成,邀请他们夫妻二人帮助西南联大设计新的校舍,梁思成欣然从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了一整套现代化大学的全新校舍。
但令梁思成没想到的是,他们夫妻二人提交的设计方案,竟然被校方数次驳回,要求修改,先是从高楼改成矮楼,然后又变成平房,最后竟然被修改成了茅草房,这让心比天高的梁思成难以接受,就怒气冲冲地拿着设计稿纸冲进梅贻琦的办公室,然后当着他的面,将设计稿撕碎:梅校长,这茅草屋随便拉过一个中国农民都能盖起来,你们找我干嘛?梅贻琦一脸愁苦地将地上被撕碎的稿纸捡起来,慢慢拼凑完成后,突然猛地抬头,红着眼睛道:老梁,不是西南联大不想要,是真的盖不起,我们真的没钱了,让你这建筑才子设计如此简陋的茅草房,委屈你们夫妇了,是我们对不起你们。
也许是难以施展一身才华的憋屈,又或许是感动于西南联大全体师生的坚贞不屈,梁思成抱着被撕碎的建筑图纸,一屁股坐在地上,竟然崩溃地嚎啕大哭起来,随后,梁思成就与林徽因夫妇彻底推翻了以前所有的建筑方案,开始研究到底怎样盖,才能让茅草房坚固耐用,而且还能省钱,可无论怎么计算,梁思成始终绝望地发现:联大的经费连茅草房木料的钱都凑不够了。
而在此期间,梁思成对校舍的每一处设计,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修改,在那个物资财力极度匮乏和战乱不休的艰苦年代里,校舍的设计方案一次次缩水,最终以最简陋的方式定稿,而每改动一次设计,梁思成就会落一次泪,据他事后回忆,为西南联大设计茅草房,是他们夫妻二人一生之中,最痛苦,也是最委屈的工程了,最终,西南联大新校舍的标配建筑材料选用,矮楼平房土墙的形式,除了图书馆采用了比较奢侈的青砖,其余教室的屋顶全是铁皮,而宿舍则是采用最简陋的茅草堆砌搭建,安全系数极低。
因为西南联大的教室屋顶上全部采用了铁皮设计,所以每到下雨天,教室内的噪音宛若过年放鞭炮,震耳欲聋,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授课,经济金融学教授陈岱孙先生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只好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四个大字,而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也将这种尴尬的情况戏谑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在西南联大上课的师生们,下雨天上课要打伞,到图书馆看书要打伞,就连在宿舍里休息睡觉,也得打伞,他们面对的艰苦条件,几乎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而就是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的全校师生们,也没有放弃教育的希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富强而努力奋斗,忍饥挨饿做学术,冒着飞机轰炸,和枪林弹雨的危险搞研究,在弹坑里读书,在坟头上讲课,什么苦都敢吃,什么命都敢赌,这样的坚韧不拔虽然仅仅持续了8年,但却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难以超越的里程碑,也是属于西南联合大学的不朽传奇。
后来当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曾经在西南联大读过书的学生们却并不觉得苦,眼中划过的分明是不服输的熠熠光辉,而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也对西南联大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吝溢美之词: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