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NIH )将其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依据病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I 型)、老年骨质疏松症( II 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或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日常我们讨论最多、发病率最高的是指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治疗要点:①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药物、其他机制类药物;其中骨吸收抑制剂包括双磷酸盐、地舒单抗、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骨形成促进剂包括特立帕肽;双重作用机制药物包含罗莫佐单抗;其他机制类药物主要包括活性维生素 D 及其类似物。②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属于「骨折高风险者」,初始药物可选择阿仑磷酸钠、利塞磷酸钠等;若口服药物不耐受,可选择唑来磷酸或地舒单抗等。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危险因素属于「极高骨折风险者」。③对于极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初始药物可选择特立帕肽、唑来磷酸、地舒单抗、罗莫佐单抗。对于髋部骨折极高风险患者,建议优先选择唑来磷酸或地舒单抗。④联合和序贯治疗:建议酌情使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