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名作,主要剧情是:楚州民妇窦娥,为人贤良淑德,孝敬公婆,却无辜遭到恶人陷害,含恨被县令冤杀。
满腔悲愤的窦娥,在临死之前,发下三条毒誓:“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结果冤情触动上天,“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六月天果真下了一场雪。
从此之后,“六月飞雪”就成为民间流传颇广的一个典故,一般用于指代那些难以置信之事,或者重大冤情的代名词。但对于中原和江淮、江南地区的民众而言,六月乃是盛夏时节,大家也都把“六月雪”当成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夸张想象之词。
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六月飞雪”在历史上竟然还真的出现过一次。清朝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盛夏时节,在中国的江西、安徽等地,都出现了“六月飞雪”的千年难见的气象奇观。
《彭泽县志》记载,“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在农历六月末,风云突变,寒风凛冽刺骨,天空飘起了雪花。农历六月,江西一带早已进入一年中的盛夏,虽然气温偶有高低起伏,但无论如何,这个时候下雪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看似绝无可能的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让以明君自居的嘉庆帝惶惑不已。
不仅在彭泽县,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事件,湖口县“六月,天暴寒人”,连四季如春的云南也“天气忽然寒如冬”。事实上,在1816年,不仅在中国,当时的整个亚洲、欧洲、乃至美洲,都经历了一场罕见的低温极端天气的袭击。
这场持续将近一年的低温寒潮,引发了极为一系列极为严重的后果。盛夏时节本是各种农作物和蔬菜生长的高峰期,但突如其来持续很长时间的极端低温天气,给上述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致命的摧残破坏,大批农作物死亡绝收,由此导致了席卷世界的“1816年大饥荒”。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六月飞雪”事件?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最终揭开了事件真相。这场影响面波及全球的气象灾难,根本原因是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大爆发。
坦博拉火山,位于印尼松巴哇岛,在此次爆发之前,是一座休眠了5000年的复合型休眠火山。1815年4月5日到当年七月末,坦博拉火山在浓烟烈火中整整喷发了四个月,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被称为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
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巨大声响,一直响彻1000公里之外,大量的火山灰、尘埃、浓烟、岩浆被射到高空,形成高达45公里的烟柱。喷发高峰期,方圆500公里以内,白昼如同黑夜,方圆150公里范围内,沉积的火山灰厚达1米。喷发结束后,这座高达4100米的山峰,坍陷至2800米,被削低了1000多米。
据科学家测算,这次火山大喷发,导致15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和超过5千万吨二氧化硫气体进入大气层。这些火山灰和气体结成不透光的灰气团,在大气层中逐渐蔓延,并在1816年,使得亚洲、欧洲和美洲都处在它的覆盖之下。正是这些灰气层,遮挡了阳光的射入,终于形成了盛夏低温的灾难性气候,使得六月飞雪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