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清曾是一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他是如何由一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成长为21军军长的呢?是哪些将领培养和“提携”了他?小编今天就讲讲他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滕海清,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期间历任班长、连长、师部通信队排长、团政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长、旅长等职,参加了淮北地区反扫荡战役和山子头自卫反击战等数十次战役,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著功绩。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长、纵队司令员、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创立了不朽的功绩。
由红军连长调为师部通信队排长,明降暗升。
1932年6月的一天,已是红三十二团五连连长的滕海清,牵着两匹从战场上缴获的枣红战马准备练骑术。刚出门就迎面遇见了师长倪志亮(开国中将)和师政委。
“你是哪个团的?”倪志亮问。“我是三十二团五连连长。”“牵两匹马干什么?”滕海清灵机一动,回答说:“哦,是给师长、政委牵的(实际上他不认识师长政委)”。倪志亮对师政委说:“这个小连长,脑瓜子蛮机灵的。”然后,让通信员将两匹马牵走。当初,滕海清没上缴战马是自己留着想练骑术,没有料到,竟一头撞上了师长和政委,也只好如此处理了。于是,两匹马被通信员牵走了。
师长倪志亮当时看到滕海清头脑机灵,就有把他调到师部的打算。10天后,滕海清接到营部通知,要他到师部报到,他以为是因没上缴战马的事,师部要把他当‘改组派’抓起来。于是怀揣着团部开的介绍信,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师部驻地,进了师长、政委的办公室。
看了滕海清递过来的介绍信,倪志亮开口道:“调你来,是想让你到师部通信队当排长,你不会不满意吧?”“干什么都可以,没有不满意的。”此时的滕海清,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不被抓就行。
滕海清到了通信队当一排排长,不是“升”了,难道说是“降”了吗?师部通信队是个特殊单位,只有两个排,人数相当于一个加强连,都是从各团挑选来的优秀班长、排长,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分配到连队,就像如今部队的预提军官一样。他开始不是这么想,觉得调自己当排长,证明自己没有被划进“改组派”范围,只要不被抓起来、关起来,至于连长降为排长,有什么好计较的!直到4个月后,倪志亮说了一句话,才让滕海清明白过来,自己当排长确实是“升”了,而不是“降”了。师长说了一句什么话让他明白了呢?又是怎么险遭“遗弃”的呢?这都与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住院有关。
开展敌后游击战不幸负伤,险遭“遗弃”。
1932年10月,滕海清所在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外线作战连连失利,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在一次与敌军的短兵相接中,滕海清被敌方投来的手榴弹炸成了重伤,左眼几近失明,碎裂的弹片打掉了滕海清的两颗门牙,还击穿了他的右臂。
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三天三夜,仍未摆脱敌军的围堵。于是上级决定:“为保证部队轻装行军作战,营以下职务的伤员就地遣散,自找归宿,营以上的仍然用担架抬着随军行动。”野战医院向营以下职务的伤员宣读了上级的决定,并发给他们每人10块银元。滕海清手里攥着10块银元,怅然若失地望着与自己同室住院的一位负伤营长随军转移。等野战医院人去屋空时,滕海清心中的酸楚不可言状,他心中明白,自己被“遗弃”了。
“我还要革命!我还要革命!”滕海清撕心裂肺地哭喊着。他心里想着不能这样离开革命队伍,于是,他手持一根竹竿,形单影只坚强地向部队方向走去,当他赶上了后卫部队野战医院的驻地时,直接找到院长破口骂道:“我是通信队的,你竟敢把我丢下!”
院长解释说:“排长,你别生气。我实在是没办法,重伤员太多!”滕海清气愤地说:“那你就把握枪毙了算了!”
这时,倪志亮出现在野战医院的营地,他是听到骂声寻声而来的。看到滕海清,倪志亮一切都明白了。倪志亮对院长说:“通信队的一排长是管营连干部的,职务相当副团级!你要按营以上伤员待遇对待!”当听到师长这句话时,滕海清这才明白自己确实是“升”了,就这样留在了部队治疗并随军转移。一个月后,伤口也愈合了,滕海清就独自一人上路赶上了师部通信队,并向师长倪志亮提出重返战斗单位。
之后, 滕海清在师长倪志亮的带领和培养下,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高级军事将领,直到全国解放后,滕海清成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师长倪志亮被授予中将军衔,滕海清也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5年10月两位开国将军因病住院,再次重逢,尽管倪志亮病情很严重,但他的记忆力极强,一眼就认出了当年险些“遗弃”的“大排长”滕海清。
滕海清说:“老首长,过去的那些事,我们一概都忘不了,现在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呢。您是我尊敬的首长,我没有辜负你的培养!”这句话,并非一般意义的道谢与客套,而是滕海清知遇恩人的一种真情流露。
1987年5月,集团军军长裴怀亮(左一)、政委李宝祥(左二)在宝鸡车站迎接老军长腾海清(左三)回访军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