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国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很讨厌现在的自己,虚伪而世故……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变成这副鬼样子的!”
“为何人长大后,就渐渐变成那个自己曾经厌恶之人的模样?”
有时,在一些特别的场合,要么是三五知心好友,喝到管不住嘴的程度;要么是在人感到放松的环境里。
有些人会忍不住吐槽,揭自己的短,感叹自己被世界改变,变得面目全非,变成自己曾经发誓不会成为的人。
你会发现,这种情况还相当普遍。
学生时代,多数人心性纯真,少有机心,而工作后,进入社会中,在复杂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中就开始蜕变。
之后在一些孤独的时刻、在某个失眠的夜晚、在看到孩子做出一些天真无邪的举动时,内心会猛然受到触动,这才惊呼,自己也曾单纯过,也曾为他人无私奉献过,也曾有过真心。
但不知何时,开始逃避自己,甚至连照镜子都有些躲闪,因为镜子里的人,不仅陌生,而且显得面目可憎。
为何会这样?
有些职场中人,刚开始很看不惯那些马屁精,在领导面前表现得积极又主动,背着领导却只晓得偷懒。
后来发现好处都被这类人捞着了,自己勤勤恳恳却不被看见,于是渐渐也开始仿效……
那些落马之人,在交待自己腐化的过程中,多会提到一些相似的细节。
“刚开始,只是请吃饭,唱个K之类,送钱也多是购物卡啥的,金额并不大,心里却非常忐忑,到后来,渐渐就没感觉了……再后来,收到豪车豪宅,眼睛都不会多眨一下……”
就在这样的蜕变中,人逐渐背离本心,滑向黑暗的深渊……
阳明先生对学生说:
【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
这话的意思是,人,一定要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下功夫,而不是在别人知道的地方用功,不这样的话,就是作假,就是虚伪。
什么是不为人知的地方?自然是指“心”。
我们的心,是隐秘的角落,不被人所看见的地方。
起了什么念,动了什么心,只有自己才知道。
古人之所以强调:君子慎独,就是在心上下功夫。不论有没有人看到,有没有人知道,都要保持真诚的态度。
怎样避免心性堕落?先生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戒惧。
【戒惧之念,无时可息。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聩,便已流入恶念。】
他提示我们,人要随时心存警戒恐惧的念头,用大家更熟悉的说法就是保持敬畏之心。
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对天地及社会法则的敬畏,对人心的敬畏……
只有这样,才可避免忘记本心、昧着良心做事,才能永远保持心性的纯净和质朴,或许占不了大便宜,但大浪淘沙,杂质根本无法留存,末了,受惠的还是真诚良善之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