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四川万源保卫战,红四军12师36团,30团负责进攻草坝场的守敌。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
2营营长正在指挥战斗,突然感到右胳臂仿佛被撞了一下,糟糕,被飞弹擦伤了!
能够看出刘昌毅将军面部负伤的痕迹
轻伤不下火线,更何况号称“猛张飞”的刘昌毅营长呢。
刘营长蹲下让身旁的战士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又迅速投入了战斗。
战场上总是充满了意外,更何况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起敌人来实在是太差了。
我们唯一的重型武器,只是一门马克沁重机枪。
而敌人是有火炮的。
一颗炮弹距刘昌毅十米左右的距离,轰的一声,爆炸了。
通讯员和警卫员呼喊着刘营长,疯了一样跑上去救护。
刘昌毅,已经被炮弹给炸昏了。
脸上,身上,到处都是炮弹的碎片造成的伤口。
最吓人的,是有块弹片从他的下巴左侧穿进去,停在了他下巴的右侧。
牙齿都被打掉了好几颗。
伤口太多了,失血太多了,刘昌毅陷入了休克状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团首长立刻命令把刘昌毅送往后方医院进行抢救。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后方医院眼看刘昌毅伤势这么重也感到非常的棘手。像这种情况,必须赶紧输血,可是受条件所限,既不知道刘营长的血型,更不知道战士们的血型。
救人要紧,顾不得这么多了,战士们纷纷主动要求献血,医生就找了几个身体状况看起来还可以的战士紧急采血。
然而,刘昌毅营长的好运气,似乎用完了,他发起了高烧,血型明显不对。
不能再继续输血了,医生拔掉了输血管。
军,师首长过来探望他,竟然没认出哪个是刘昌毅。因为他此时不仅高烧不退,面目肿大的都变了形,仍然昏迷不醒。
第二天,噩耗传出,医生说刘昌毅营长已经“断气”了。
这时,36团已经完成了战斗任务,部队马上要转移,就安排人为他办理后事。
坟地选在了医院附近的一个山坡上。
战士们给他买了一口大棺材,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敬爱的营长放入棺中,他的警卫员胡少荣哭成了泪人。
团部派来专门料理刘营长后事的干部擦了擦眼泪,劝慰胡少荣不要哭,要继承刘营长的遗志,同敌人斗争到底。
接着那位干部问胡少荣,有没有刘营长生前喜欢的东西,可以放入棺中,让刘营长“带走”。
一句话提醒了胡少荣,他知道营长特别喜欢一把勃朗宁手枪,这把手枪是在反围攻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
警卫员老照片
胡少荣感激的看了一眼那位干部,掏出手枪,慢慢的掰开刘营长的手,仿佛生怕弄疼了刘营长一样。
然后,胡少荣把手枪放到了刘营长的手心里。
就在这时,胡少荣突然感到刘营长的手,似乎微微动了一下!
胡少荣惊讶的张大了嘴,颤颤巍巍的把手放到刘营长鼻子下面试探了一下,有微弱的呼吸!
胡少荣的眼一下子就瞪圆了:刘营长没死!俺们营长还活着呢!
周围的干部战士顿时大喜过望,赶紧把刘昌毅抬出棺材,送回医院继续治疗。
这可不是刘昌毅唯一一次受重伤,他喜欢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的风格,受伤几乎是必然的。
多说一句,严格地说,刘昌毅在1933年第一次受重伤的时候,还不叫刘昌毅,而是刘昌义。
为啥改名?啥时候改的名?
这说起来还是一件趣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刘昌毅眼里揉不得沙子,与敌势不两立的性格。
1945年刘昌毅率部与敌暂编第15军作战,审问对方的一个俘虏军官时,获悉敌暂编第15军的军长竟然也叫刘昌义。刘昌毅顿时火了,刘昌义打刘昌义这算个啥?
刘昌义
为了表示与敌势不两立,我军刘昌义在此时改名为刘昌毅。
而敌之刘昌义,倒也是位进步人士。1949年解放上海时,主动率部起义,投入了人民的怀抱。
说回刘昌毅,1946年,作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的刘昌毅亲率第三旅从河南息县向光山进军。
结果在八里岔与敌之199师先头部队的一个旅遭遇,敌人立刻向我开炮。
刘昌毅一声令下,战士们勇猛地冲了上去,在很短的时间内歼灭敌一个营,击溃敌两个营。但是敌人仗着自己武器装备精良,硬是不退。
刘昌毅担心等天黑了,敌人的后续部队到达之后,我们的形势更加不利,于是亲自去前沿阵地观察敌情。
刘昌毅,又受伤了。
他观察完敌情正要返回指挥部,突然被敌人的一排子弹打中,刘昌毅身中五枪。
更为凶险的是,刘昌毅副司令员的面部再次中弹,上次负伤后留下的几颗牙齿,这次全部被打光了。
刘昌毅副司令员立刻昏了过去。
战士们把副司令员抬到光山县泼皮河一纵司令部的驻地时,他的伤口已经迅速化脓了。
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刻派白求恩大夫的学生,军区卫生部潘世珍部长赶去抢救。
李先念
潘部长检查完刘昌毅的伤势之后认为必须立刻进行手术。
但是,当时缺乏麻药和好一点的手术器械,不敢保证手术的效果。
当刘昌毅从昏迷中醒来时,正听到潘部长和军区首长及其他医生商议这件事。
刘昌毅一听是这种情况,立刻示意拿来纸笔,忍着疼痛写下了三个大字:大胆割!
刘昌毅坚强的意志折服了现场的每一位同志。
在征得军区首长的同意之后,潘部长用简易的医疗器械,冒险给刘昌毅动了手术。
两次,连续两次啊!
没有麻药,刘昌毅半声都没吭,但是汗珠却如断线珍珠一般不停地淌了下来。
经过两次艰难的手术,潘部长取出了一颗子弹,还有上次受重伤留在体内的一块弹片。
但是,还有几颗子弹和弹片,因为位置特殊,贸然取出的话,风险太大。
所以,刘昌毅还是处在昏迷和高烧之中,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甚至,一纵的首长,已经命令给他买了一口棺材,以防不测。
就在这危机时刻,一纵司令员王树声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王树声大将
正在宣化店地区视察的周副主席得知了刘昌毅的伤势,非常关心,指示派飞机把刘昌毅送到北平协和医院抢救。
刘昌毅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他考虑到北平还是敌占区,把他送过去的话,一定会给组织上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他向王司令员表示:坚决不离开部队,哪怕死在战场上!
“真是个铁打的汉子!”周副主席听到王树声的汇报后也很感动。随即指示派人紧急到武汉去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限期返回,一定要挽救刘昌毅同志的生命!
药品和医疗器械终于及时地买了回来。潘部长又给刘昌毅做了3次手术,连刘昌毅红军时期负伤一直留在体内的弹头,弹片,也都陆续取出了一部分。
终于,把刘昌毅抢救了回来。
两次险死还生,刘昌毅仿佛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依旧是不改脾气。
淮海战役,刘昌毅担任司令员的二野三纵活捉了黄维。
黄维被俘
1955年,刘昌毅授中将军衔。
1983年,刘昌毅参加第六届政协会议,却赫然发现被自己部队活捉过的黄维竟然坐在了主席台上。刘昌毅气得转身就走。
旁边的战友赶紧拉住他,劝他听听黄维的发言再说。
听完黄维的发言,刘昌毅的气才消了。感到确实黄维已经彻底地改过自新,站到了人民的一边。
会议结束后,黄维看到了刘昌毅,主动过去打招呼,两人握手言欢。黄维感慨地说,幸亏刘昌毅把他俘虏了,他才获得了真正的新生。
这就是刘昌毅,我军一位一直敢爱敢恨,敢于直言的人民的子弟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