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在职大专学历能不能晋升提拔?
碧翰烽/文
95后,乡镇副科级,在职大专,提拔……一系列关键词叠加在一起之后,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每年上千万大学生,包括不少985、211的大学毕业生,都面临就业困难,甚至是研究生也感到了就业的困惑。当然,每个人的期望值不一样。
另一方面,考公大军一直热度不减,当不少大学生还在为上岸而苦苦打拼之时,有人却以意想不到的路径拿到了提拔的名额。
刺眼的不只是年轻,还有学历。
当然,我们不能唯学历论。不拘一格降人才,一直提了多久、呼吁了多久,不要搞学历歧视,不要以学历当能力。但是,真正实行的时候,大家又不乐意了,还是要唯学历、唯文凭,甚至要唯985、211。
就拿从政来说,高学历并不一定适合,一方面是人才之浪费,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没有谁说是高学历就有高能力,毕竟从政,不只是体现为专业之能力,更要有为民之情怀,而且最为重要的就是为民服务。
我们也不能唯年轻论。干部年轻化一直在提,实际上讲的是优化干部年龄结构,做到老中青相结合,能够形成梯队式的干部成长路径。年轻本身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提拔优势,真正的优势应该是“年轻有为”,既要年轻,又要有为,特别是“有为”。毕竟年轻人是一个大的群体。为什么有的年轻干部被提拔时,总会引来关注,就说明其中所涉及到的“有为”,是不是有争议?
说到底,学历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三点要说明清楚、做得清晰:一个是能力问题;一个是业绩问题;还有一个是程序问题。
从能力来讲,在基层工作,最为重要的能力应该是群众工作能力,就是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现在有的干部遇到群众,坐不下来,张不开嘴,说不了话;有的干部已经离群众越来越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腿迈不开,脚走不出。有位专家讲得好,基层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干部在群众当中要有公信力,不然,干部与群众可能就是自说自话,工作难以做好,遇到矛盾难以化解。
提拔基层干部,关键之关键在于考察其群众工作能力。
从业绩来讲,凡是一名拟提拔的干部,都应该有充分的工作业绩,也就是表现良好。业绩应该是可以量化的,可以评价的,不能仅仅只是主观上的说法,还应该更多体现客观方面的评估。
特别是破格提拔的干部,可能更需要注重这个方面的要求,因为凡是破格提拔的都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特别优秀。那么,什么是特别优秀?总得有个详细的说法,或者说是佐证,不能只是将“年轻”或“女性”等等标签作为优秀的代名词。
从程序来讲,一方面是基本的流程,这个一般没有多大问题,基本上都会依程序操作;还有一方面实际上是机会上的平等,也就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都能有资格参与竞争。
现在的问题在于,有的地方和单位把条件定得过高,比如设置研究生、党员、专业等等,甚至于存在萝卜招聘之嫌;有的又可能门槛过低,甚至于根本没有大家的机会。这其实是最重要的平等,就是机会平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