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甲午中日海战,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耻辱的一幕,特别是威海卫防御战,竟成为北洋舰队对日最后一战。此战因北洋舰队株守军港、威海海陆军未能密切协同作战,战役迅速失败,直接导致北洋舰队的覆灭,实际上造成了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的结局。此战中国“定远”中雷后搁浅,不久自毁,“来远”、“威远”、“宝筏”等舰相继沉没,擅自逃跑的12艘鱼雷艇,皆被日军俘获。丁汝昌与记名总兵张文宣相继自杀,“定远”管带刘步蟾在此之前命人炸沉“定远”后以手枪自杀。北洋海军投降后,日本联合舰队虏获了北洋海军残余舰船“镇远”、“济远”等4舰和6艘炮艇及全部军用物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北洋练习舰康济号在被日军解除武装后交还中国,成为唯一幸存的北洋水师军舰。康济号的管带是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后赴英国留学归国的萨镇冰,在威海卫之战中,他不顾日军水、陆并进的强烈攻势,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1895年2月3日,威海陆地悉数被日军占领,刘公岛已是孤岛。丁汝昌在屡次拒绝投降后,于2月11日夜饮药殉国。三天后,北洋海军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与伊东祐亨签订《威海降约》。萨镇冰含着悲愤和耻辱,统领着被卸载舰炮的康济号,载着北洋水师邱宝仁、叶祖珪等官员及1000多军民,还有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兼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兼左翼总兵林泰曾、道员戴宗骞、济远大副丰岛海战牺牲的沈寿昌及广丙大副刘公岛保卫战牺牲的黄祖莲的灵柩,驶往烟台。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清政府开始重建北洋海军。此时,急需大批海军人才,而北洋原有的海军学校——天津水师学堂,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毁。于是,萨镇冰奉命择址另建海军学校。1903年萨镇冰升任北洋海军统领,仍兼带“海圻”舰。冬天,烟台海校正式开办,附设在海军练营内。为适应快出人才的需要,萨镇冰进行了大胆改革,把学制从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只保留驾驶专业,专门培养海军指挥军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此后几年,他官运亨通官至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他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下分巡洋、长江两舰队,还统一了官制、旗式、军服、号令,第一次对中国近代海军实行科学管理。民国建立后,萨镇冰在袁世凯手下做过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在黎元洪、冯国璋手下分别担任过海军总长、粤闽巡阅使、任福建清乡督办等职,甚至还在徐世昌时期代理过国务总理。1921年5月以后,萨镇冰回到福建任地方主官。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福建后,他卸任省长一职。去职之后,萨镇冰主要从事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1927年至1929年萨镇冰住祠堂,睡公所,不分昼夜从事兵灾救赈工作。1933年,萨镇冰赴闽西、闽东,并在龙岩、霞浦、南平等地督导灾民建屋、铺路、修路、筑桥、筑堤、劝耕、施赈。在福州倡设孤儿院、工艺传习所、收容所等安置孤儿、残疾者,提倡医生义诊,他还函电海外闽侨募集巨资筹建佛教医院,施医赠药,很多僧尼、居士及贫民得以活命,以至于南港一带的老百姓在“苏州桥”北头建“萨公长寿亭”来纪念。全面抗战爆发后,萨镇冰不顾年迈接受福建省政府邀请,前往南洋考察,向侨胞宣传抗战,一年后才取道越南回国。抗日战争期间,他历经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宣传抗日救国。 1940年在西安时,萨镇冰曾出发前往延安,半途被国民党高官派员接回重庆, 1945年秋,他听闻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不禁老泪纵横,无限感伤。
1938年10月,其侄孙、中山舰舰长萨师俊在长江巡航时,遭到日军飞机随机猛烈轰炸,中山舰舰尾左舷、锅炉舱相继被炸起火,萨师俊双腿被炸断,左臂受重伤,但仍坚持指挥,不肯离舰,但中山舰已失去动力,进水严重,船身大幅倾斜超过40度,已无望得救,在部下的再三要求下,萨师俊方才和受伤官兵登上舢板离舰。但日本飞机违反国际公约对载有伤员的两艘舢板进行扫射攻击,萨师俊同舢板上的另外15名官兵全部阵亡,中山舰也沉没于金口龙床矶。萨师俊成为抗日战争和二战中阵亡的军衔最高的中国海军军官,也是中山舰最后一任舰长。
屈辱归国
重整海军
适应变革
1911年10月爆发了武昌起义,萨镇冰被清政府指令率舰队前往武汉江面炮轰起义军,驻刘家庙及武汉、九江之间,在海军炮火轰击下,革命军占领的武昌刘家庙车站失守。后来随着全国革命形势呈燎原之势,各省纷纷独立的局面,萨镇冰既不愿为清廷殉葬,也不愿公然易帜加入革命军,对黎元洪去信说:“彼此心照,各尽其职。”黎元洪收到信后又致书萨镇冰:“吾师抱救国之卓见,熟察现势,必知专制政体之必亡。”萨镇冰最后选择了一条中间的道路,以有病需医为由离开舰队,搭乘英商太古公司轮船赴沪。
老将抗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