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王敏 张全录

11月10日晚,65岁的王师傅(化姓)因持续咳嗽、咯血,伴随胸闷和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武汉市肺科医院。经过医生细致检查,发现王师傅的左肺门处竟被一个肿瘤牢牢占据,导致左侧主支气管完全闭塞,左肺因此萎缩失去功能。更糟糕的是,病情已发展至肿瘤晚期,手术治疗的机会渺茫。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武汉市肺科医院迅速行动,集结了肿瘤科、呼吸介入科、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的多位专家,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王师傅的左肺门“解锁”,重启生命通道。这是该院呼吸介入科开科一周内,成功实施的首例急诊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吸介入科负责人胡智敏医师介绍,人有左右两个肺门,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的出入口。王师傅这颗鸡蛋大小的肿瘤经病理确诊为晚期鳞癌,位置极为凶险,正处于肺门这一关键交通枢纽,而王师傅此前患有的慢阻肺等基础肺病,又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肿瘤的早期症状,他和家人以为是秋冬季老肺病又犯了,从而导致病情延误至此。

当晚,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魏双的主持下,呼吸介入科、肿瘤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名专家进行了多学科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救治计划,其核心便是经血管介入肿瘤药物灌注及止血治疗,经气管镜介入开通左主支气管,肿瘤消融治疗并支架置入,给左主支气管架起坚固的“钢结构隧道”,恢复左肺通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智敏说,这说起来轻松,但实际操作中却是步步惊心。首先,肿瘤病灶血管丰富,且“吹弹可破”。一旦大出血,止血困难,很容易导致患者窒息。另一方面,患者还有慢阻肺等其他基础疾病,麻醉风险极高。

好在,专家们一一对这些风险都进行了科学预判和充分的应对准备。先通过血管介入治疗,精准注入抗肿瘤药物,再切断肿瘤滋养血管预防术中出血;然后再进行气管镜介入治疗,消融肿瘤、置入支架撑开左主支气管,恢复左肺通气。

正如专家所预料的,手术操作过程中,“吹弹可破”的肿瘤组织果然出血,好在应对措施得力,出血很快止住,没有波及到右肺。

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被锁死的肺门终于被成功“解锁”。通过置入的气管支架——“钢结构隧道”,左肺重新获得了通气。术后第二天,王师傅的状况明显好转,咳嗽、喘息、咯血等症状消失,顺利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胡智敏主任介绍,这是武汉市肺科医院整合原内镜中心和血管介入室(DSA)组成一体化的呼吸介入科团队后,进行的第一例急诊手术。依托武汉市肺科医院多学科团队的联合保障,呼吸介入科将气道介入和血管介入全面融合,“双剑合璧”,能为各类气道狭窄患者、咯血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救治保障。

(图片由武汉市肺科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