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培养,中专生“越级”当上副科长,这事儿放在今天社会热点的镁光灯下,确实亮眼得很。三位90后中专毕业的年轻女性,借“定向培养”计划直接跨越了大学生拼命备考的洪流,悄然走进事业单位,接着又以“五类人员”考试再进一步,顺利晋升副科级。看起来光鲜亮丽,可背后可不仅仅是羡慕嫉妒恨那么简单。
“定向培养”这词儿听起来正经,可实质是给“萝卜坑”加了层华丽包装。按理说,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选拔本该是公平竞争,经历层层笔试面试的考验,最后有幸者方能入编。然而,这种“定向”机制却成了一条一边走捷径、一边搞“独享福利”的“灰色通道”。有人质疑,这定向机制真的是为了“基层工作需要”吗?还是服务于一些特定的利益关系?
年轻人投身基层,本来是好事,但用这种方式从中专生“跃升”到副科长,不禁让人疑惑:寒窗苦读的那些大学生的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为了一个体制内的稳定职位几乎是前仆后继,考研考公,复习资料堆成小山;而定向班的毕业生却绕开激烈的竞争,仿佛一键进入高速通道,这种“捷径”谁都想走,关键是,谁能走得通?
这里面最刺眼的莫过于“公平”两个字。职场环境本该是公平竞争的,但“萝卜坑”现象让太多人寒了心。不公平选拔带来的不仅是个体失衡,更是对社会信任的消解。人们眼睁睁地看到,特定资源被“定向”分配,人才用人机制貌似公正,实则有了“天花板”——在一个门槛之外被按下优待键的“特殊选拔”就像一张预设好的门票,属于有条件的人,不属于大多数。
此事件也揭露了职场的两种生存逻辑:一种是熬资历、拼竞争的“慢车道”,另一种是用关系、靠定向的“快车道”。年轻人何去何从,社会如何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坐的是哪条道的车。假如所有人都能坐上“定向”这趟快车,竞争当然就没必要了;可是偏偏这种快车不是所有人都能上,结果只能是更深的分化和更高的“藩篱”。
现在人们热衷讨论公平问题,是因为“公平”的分量从来不轻。公平是一种社会共识,它牵动着每个人的利益,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信任。当年那句“机会是留给努力的人的”曾激励了多少人?然而,当公平变得像个笑话,那些还在为机会拼搏的年轻人,又该何去何从?
最后小编想问:这场“萝卜坑”定向培养,到底是为了培养人才,还是在为少数人铺路?公平的职场环境真的只是一个理想?对此,你怎么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