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

“一人住院,全家忙得团团转”,这是很多患者住院、家人陪护的真实写照。一边是护士配置存在缺口,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一边是家属为了陪护患者,工作生活两头累。如果医院能配备护理员,提供一对多的生活护理服务,就可以集约人力资源,减轻患者家属的生活负担和经济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就提出,“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近年来,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的多家医院都推出了“无陪护”病房。“无陪护病房的试点探索,无论是方向还是模式都值得肯定。比如,医院与护工机构合作,在医院设置“无陪护”病房,指导开展一对多生活护理服务,并予以监督管理,引导服务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然而,目前试点效果只能在局部显现,要在更大范围推广还面临不少堵点。例如,如何保证相关专业机构与从业队伍的壮大与稳定,仅靠医疗机构自身的力量是无力破解的,有待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培育,激活供需两端的活力。一方面,完善成本分摊机制,如对护理服务分类合理定价,使收费既能匹配护理员劳动付出,满足从业收入预期,又能让患者家庭承担得起。另一方面,支持陪床生活护理服务机构化、职业化发展。在制定职业规范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资质认证机制,对职业教育予以补贴,给予从业人员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护理人员队伍,扩大优质护理服务供给。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房清江(公职人员)

图:李向东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L0T1A16】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