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震怒,派曾国藩前去彻查。不料,曾国藩拖延数日才动身,审讯时也是一言不发。主审官员密报慈禧:再查大清就完了。
光绪六年,江宁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惊天大案,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检阅完湘军之后,在回府的途中出现了意外。
当时,一名男子突然窜出,大呼冤情,马新贻遂停车问询,不料这名男子突然窜出,一柄匕首刺入了马新贻的腹部,等随从反应过来之后,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抓住了嫌犯,可马新贻却伤重不治,死在了任上。事件一出,朝野震动,各种流言蜚语也铺天盖地地传来。毕竟两江总督这样的大员,在朝廷中地位非凡,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
历史上像于成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名臣都先后出任过两江总督,由此就看得出两江总督的地位之高,可以说若不是朝廷亲信,是绝不可能出任两江总督的。
而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高官竟然遭受了刺杀,自然令人想入非非。很多人说,这是朝廷内的派系争斗的结果,想要绕开总督的护卫行刺杀之举,若是没有内线,怎么可能成功?
此说法一出,很多人自然就联想到了湘军。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八旗兵根本无力剿灭,短短几年的时间,南方的半壁江山就落入了太平军之手。岌岌可危的局势之下,慈禧太后只得依靠地方团练来对抗太平军。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而且很快就变成了清廷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力。
在危急之时,湘军的崛起是国之栋梁,可到了太平天国覆灭之后,曾国藩在地方拥兵自重,就成了慈禧的心腹大患。
曾国藩事实上早就知道卸磨杀驴的道理,因此,在太平天国事件之后第一时间,就主动向朝廷请求裁撤湘军。尽管最大限度的表明了自己忠于朝廷的态度,但慈禧还是难以信服。
不久之后,慈禧将曾国藩调到直隶任总督,虽然看起来是升职了,但其实曾国藩离开南方,就等于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再加上直隶是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这就在事实上软禁了曾国藩。
随着曾国藩的离任,马新贻走马上任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次的人事调动,背后是大具深意的。
曾国藩调离江宁,湘军淮军正是群龙无首的局面,而这些年湘军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民间就盛传太平天国的国库中就存着超过2000万两的白银。
这笔财富却在太平天国被平叛之后,消失无踪,马新贻在上任之初,慈禧就曾面授机宜,要他去到江宁之后,务必要查处太平天国国库白银的所在。
事实上,对于这笔钱,曾国藩早就上书慈禧,称只是坊间传闻,并无银两。但有消息称其实这笔钱大部分都进了曾国藩的腰包,成为保存湘军实力的主要经济来源。
正是因为这些秘密的存在,当马新贻来到江宁上任的时候,湘军一些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才动了刺杀的想法。
其实马新贻自己也清楚这次江宁之行怕是凶多吉少,果不其然,意外就这样发生了。随着马新贻之死,慈禧太后震怒,她立刻下令严查此事。
时任漕运总督的张之万领旨前去查案,但张之万在官场沉浮多年,自然也看得出其中关窍。如果严查,势必牵连出湘军的一些问题,而曾国藩是他不想得罪也得罪不起的存在,而不严查,慈禧老佛爷面前又无法交代。
所以,张之万就干脆来一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策略,查了好半天,得出个案情无人主使,一切皆可信的断词。
慈禧看着呈递上来的案卷,大为光火,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无奈之下,只得再派刑部尚书郑敦谨赴江宁,曾国藩为主理,去审查案件。
慈禧认为,曾国藩亲自主审,再加上郑敦谨监督,就算曾国藩想要徇私,也要有所顾及。可谁知道,接下旨意之后,曾国藩却直接称病,干脆都不启程。
事件发展到这里,慈禧心里也跟明镜一般,要说其中没点隐情,真的是谁也不会相信。于是慈禧饬令曾国藩尽快出发。
无奈之下,曾国藩这才不急不慌的前往江宁,然而到了江宁之后,作为主审官的曾国藩却不急着审案,反而是每天看书喝茶,无所事事。
直到郑敦谨到了,这才一同前去审案,按理说曾国藩是主审,自然应该主动问案,可到了现场,曾国藩却一言不发,逼得郑敦谨只得亲自问话。
调查之下,郑敦谨果然发现了刺杀案与湘军之间的关联,确证了这个信息的郑敦谨不由得大惊失色。
湘军敢对马新贻动手,他郑敦谨要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恐怕也难逃劫数。想通了这一点,郑敦谨赶紧向慈禧发出密奏:“不能在查了,再查下去湘军若反叛,大清不保。”
郑敦谨的担忧不无道理,事实上,此时的郑敦谨身处险境,但大清何尝不是,太平军如此强悍,都抵挡不住湘军的攻势,如果继续查下去,触怒曾国藩,一旦湘军反叛,八旗兵又拿什么来抵御湘军?
接到密奏的慈禧,此刻也恍然大悟,之所以马新贻会遭遇刺杀,又之所以案子查不出个所以然,当然事出有因。
强悍的湘军集团,如日中天,如果矛盾激化,即便是她也不敢说能够安然无恙,再加上,此刻的大清,不但内部混乱,外部更是被列强虎视眈眈。
曾国藩就算有大错,也只能用之,所以,慈禧也只得就坡下驴。看到慈禧的态度,郑敦谨心知肚明,立马沿用了漕运总督张之万的判词,称无人主使,尚可信。
了结此事之后,郑敦谨如坐针毡,毕竟知道的太多也是错处,所以不久之后,郑敦谨就称病辞官,自此远离斗争的中心。而曾国藩则亲自监斩,斩掉了凶手张汶祥。
自此,掀起滔天巨浪的晚清悬案,就这样不了了之,而马新贻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却连主张正义的机会都没办法获得,也是可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