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中国历史上明史的记载并非总是准确无误,特别是在涉及皇族内部的敏感问题时,史书记载往往存在偏差。本文将以懿文太子朱标的家族为例,探讨明史在记载其后代命运时的错误,并还原他们的真实经历。

朱标乃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被封为懿文太子,是明朝初期最重要的储君之一。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随着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最终篡位,朱标的尊号被褫夺,其陵寝也未能升级为帝陵。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身亡。朱棣即位后,将朱标的神主牌位从太庙迁回懿文陵,并恢复其“懿文皇太子”的称号。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剥夺了朱标的皇帝尊号,也对他的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标共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朱雄英早夭,次子即建文帝朱允炆。其余三个儿子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和徐王朱允熙,均在靖难之役后被废为庶人,有的甚至被降封为王。朱允熥和朱允熞的具体命运不详,但徐王朱允熙在永乐二年(1404年)去世,年仅十四岁无嗣。

建文帝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在建文元年(1399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南京城破后下落不明。次子朱文圭,即后来的建庶人,出生于建文三年(1401年),在朱棣入宫后未被处决而是被囚禁。

吴王朱允熥的儿子,即吴庶人,也在靖难之役后被囚禁。据《明史》记载,建庶人和吴庶人被关押在中都凤阳的广安宫,然这一记载并不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发生了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此后,郕王朱祁钰即位称帝,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趁朱祁钰病重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并改年号为天顺元年。

英宗重新即位后,为了挽回自己的声望,决定赦免被囚禁五十余年的朱标后裔。当时,建庶人和吴庶人依然在世,英宗召来内阁大学士李贤,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在皇帝的推动下,建庶人和吴庶人被送往凤阳城中居住,每月提供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还赐予阍者二十人、婢妾十数人,并派出六名内使看守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史》记载建庶人恢复自由后不久即去世,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十年后的成化三年(1467年),史书上仍有建庶人的消息。当年九月南京司礼监太监覃包向朝廷上奏,称建庶人和吴庶人从广安宫带出来的帐幔、靴子已经“岁久敝尽”,是否需要修补?此外十八口人中有五人过世,每年提供的“布缣绵絮”是否需要减少?工部的意思是让覃包“勘议给赐”,宪宗当即予以批准。如果建庶人是“未几卒”,那么在覃包的奏疏中就应该将其称为“故建庶人”。

同年十月巡抚淮扬、右副都御史滕昭上奏称,建庶人和吴庶人居住在凤阳城中,官军每天在附近巡逻守护,动静很大恐惊扰到皇陵。滕昭建议将建庶人和吴庶人送往有卫所军驻扎的城池,或者迁居到凤阳旧中书省衙门,以加强防范。然宪宗认为“安置已定,不必动”,拒绝了这一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天顺日录》的记载旨意发出时,吴庶人已经去世,从滕昭的奏疏内容来看,建庶人和吴庶人此时都尚在人世。因此关于《天顺日录》中“吴庶人已殁”的记载,笔者存疑。有人可能会认为这里的吴庶人是指已经去世的那位吴庶人的儿子,但这种可能性较小,因为后文并未提及吴庶人的儿子。

通过对懿文太子朱标家族命运的重新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明史在记载这一段历史时存在明显的错误。建庶人和吴庶人在被赦免后,实际上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他们的命运并非如《明史》所记载的那样短暂。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纠正历史记录中的错误,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明朝皇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政治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的真相往往需要通过多方资料的考证和分析才能逐渐浮出水面。希望未来的研究者和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历史资料,还原更多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的历史认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