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好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风可以说截然不同,但是两人创作的诗歌之丰富、内容之精彩、名句之众多,却是难分伯仲的。

比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一组诗风不同,但同样被后人列入千古佳作之列的好诗,巧的是,这两首诗中的颔联,构造的意象也颇为类似,也都成为了传颂后世的千古名句。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大约创作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前后,是李白二十几岁时,第一次出蜀远游途中所写;而杜甫的《旅夜书怀》则写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是杜甫晚年时瓢泼西南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首诗,有相似之处,同样都是五言律诗,用韵相同,题材都是旅途中的借景抒情。

跨越了四十年的时光,两位伟大的诗人,却有着心灵感应般的视角,描绘了广阔而又清澈的平野风光。

然而,两人的心境,却截然相反。

一、两首诗的原文初感受

好诗总是易懂的,即便千载之下读来,我们依然能够懂个七七八八,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样的好诗。

我们不妨先来直接读一读这两首诗,初步感受一下两人诗风的异同。

首先是诗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他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接着是诗圣杜甫的《旅夜书怀》,他说: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怎么样?感受了两人的不同了吗?

两首诗整体的内容,我们不做过多地分析,只结合全诗,重点看一下颔联的两个千古名句。

不过,整诗带给人的感受,我们一定要记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的《旅夜书怀》中,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向来为人所称道;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也是千古佳句,两者之间,还有某些异曲同工之妙,直观的感受,都是写诗人在长江扬帆而下的途中所见之景物,在意象经营和情境构造方面,都氤氲一气地做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浑融。

但是,两者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却有差别,很好地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二、两首诗不同情感的流露

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长江两岸的景色,但情感上带给人的不同,是非常明显的。诗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不同情感选择了不同物象。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青年人的意气风发和朝气蓬勃,尽管有对故乡的不舍,但基调却是高昂的,是轻快的,是自由的。

所以在李白举目看来,是广阔的天、是奔流的江,山、水、云、月,都是清新飘逸的,他带着一种才子的傲气和骄气出蜀,是为了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所以在他眼中,自然是一种俯视的感觉,有一种天下我有的豪兴。

自然而然,李白就不会去关注一些微小的事物,细草、微风,这些琐碎之物,他不愿看也不关注,他宁可徜徉在自己无边的想象中,幻想出“云生结海楼”的奇象。

李白的自由飘逸,浪漫情怀,都在这首诗中体现了出来。

杜甫的《旅夜书怀》则不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杜甫迟暮之年,奔波于江湖之中,过着颠沛流离生活之时,所写下的,那时的杜甫,年老无成,故旧多半凋零,自己也穷病缠身,现实主义的痕迹在杜甫身上太明显了。

因此,杜甫的心情是伤感的,他看到的任何景物,都变得非常敏感。这样的心境,自然而然体现在诗中。

所以杜甫举目所见,虽然也有山、水、云、月,但是,他更关注微小的事物,草是细的,很柔弱,风是微的,很无力。桅杆是孤零零地矗立的,天上飞的沙鸥,更显得渺小而又可怜,正如杜甫这位穷困潦倒的老汉一般。

因此上,杜甫那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玲珑剔透的感觉,也在这种种的事物组合中,表现了出来,意味如此深远。

杜甫对人间苦涩和生命漂泊的无依之感,都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出来。

三、“酒神”遇到“太阳神”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经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将人类的精神,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狄奥尼索斯为代表的酒神精神。这类人浪漫而热情,性格外向,想象力丰富,“要在生命幻变中忘却生命幻变所生的痛苦,纵饮狂歌,争取刹那间尽量的欢乐,时时随着生命的狂澜流转”;

一种则是以阿波罗为代表的太阳神精神。这类人沉着而内敛,性格内向,自制力极强,“风帆自动而此心不为之动,他永远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以此来类比,李白和杜甫,不正是一个代表了“酒神”,一个代表了“太阳神”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浪漫飘逸的酒神精神非常明显。

颔联的这两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长江两岸群山的样子,随着小舟急行,两岸群山倒退如流,一马平川的原野,奔腾千里的江水,不都显示了诗人喜悦而又蓬勃的朝气吗?

杜甫《旅夜书怀》中沉郁顿挫的太阳神精神也非常明显。

颔联的这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色宁静,星野广远,细腻而又不失克制,星和月在无垠的天空中,显得那样渺小,于是,在这浩瀚的宇宙之下,就有了“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感,不正是杜甫迟暮之年的无力感和孤独感吗?

四、谁的句子更好?

严羽《沧浪诗话》中论及李诗和杜诗的区别时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二人各有所长,难分轩轾。

其实从这两句、从这两首诗中,便能体现出这种特点。

李白的诗是从心底自然喷出,处处显示一种行云流水的自然美;而杜甫的诗则体现一种工整缜密的雕琢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沉稳遒劲的力度。

二者各有优势,一定要评出个优劣,既没有必要,又不合理。

当然,人之性格不同,所爱者也必然不同,诸君更喜欢哪个,也无优劣之分,这是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