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4年10月20日,以“空间、场所与地域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工作年会暨贵州省历史文化保护专题研讨会在贵阳召开。影像委调研了涉及当年屯军地共计7处。
本文字数:1543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调研的7处中,历史文化名村有镇山村、云山屯(本寨)、计王寨,历史文化名镇有天龙镇、旧州镇。途径平坝区和镇宁县,平坝即是当年屯军的平坝卫、镇宁为安庄卫,不过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平坝卫和安庄卫从符号的角度已经没有曾经的痕迹,仅是空间和称谓上的重叠。
作为保存较为完好的部分屯堡村寨、或是镇,从物理空间的维度观察更多是街巷肌理的格局得到保存,同时部分建筑得到较为完好的修缮,成为地域性集体记忆的容器,让参观者从中窥看公众历史。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所倡导的用影像的媒介,从原真性与纪实性的维度去记录文化标本,在纷绪的场景中提炼秩序,展现影像使命。
屯堡的背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平定云南,令傅友德率30万大军兵分两路“调北征南”,后为世代镇守,便令大军在具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地安顺一带驻兵屯守,按照卫、所、屯、旗、哨等镇守交通驿道和周边良田。春去秋来,光阴似箭,六百年后,当年屯军的卫、所之地已经成为今天贵州的重要节点城镇,如平坝区、镇宁县、福泉市、清镇市即是当年的平坝卫、安庄卫、平越卫、镇西卫,而散落在黔中特别是安顺一带的屯、所、旗等,至今仍保留了当年建造的空间肌理和建筑形态,同时沿袭了明朝时期的服饰及生活习俗,成为了宝贵的文化阅读基因库。
建筑的梦靥
作为屯堡的建筑,总体上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黔中多山、且山石多有片状块石,故屯堡建筑以石砌为主、木以辅之,并以片石盖顶,行至屯堡之中,石头砌筑的街巷与建筑与人形成温馨的亲和力,正所谓“石头的路、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
仪式的僭越
安顺屯堡人六百年来一直执着江淮文化的传承,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屯军的“军傩”演变的傩戏,并成为安顺屯堡最为重要的活态文化构成。傩戏在当地也称之为“地戏”或是称为“跳神”;作为一种敬奉诸神的仪式,安顺的傩戏秉承演武不演文、唱胜不唱败的原则,战时鼓舞士气、平时丰富生活,充分体现了屯堡人豁达开朗的生活观。
硝烟退去刀枪入库,今天的傩戏已经从仪式超越仪式,成为地域性的一张名片,而傩戏的面具,更是地域的活态文化符号。
符号的升华
无论是屯堡的碉楼、还是街巷,作为当时的安居需求,使用功能的价值性体现是第一位,与之相辅相成的文化价值则是附属。六百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当功能与文化发生剥离,冷兵器时代的功能已不再是功能,传承的只有地域性文化。而这文化则是用符号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使符号得以升华。
后 记
历史厚植城镇底蕴,文化擦亮街村面孔。屯堡人对文化的执着固守为后人留下了作为收藏屯堡文化记忆的仓库,屯堡村寨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冲击,往事并不如烟,但他们依然对江淮文化怀着深深的情愫,依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屯军祖先的敬畏与怀念,同时也眷恋这块耕耘了六百年的土地。
浪淘沙·屯堡临风
横塑满弯弓,槊酒临空,
填南戍守射苍穹。
饮马横刀屯要塞,
剑指东风。
俱往忆群雄,文武双功,
柔豪砚墨匾牌丰。
沧海桑田诗意在,
自醉黔中。
注:文中所有诗词与照片均为作者原创
贵州省城镇化发展中心 研究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本文来源: 城市影像与城市文化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学会动态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历史文化保护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约稿件 | 华晨:生命周期与规划种群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读城 | 何依:陶公山下云水谣——利民村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