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在山西武乡的八路军纪念馆里有个一个图表,那上面记载着八路军自1937年后的兵力数量,你可以发现八路军从刚开始的八万余人,一直发展到1945年的一百多万人的过程,可是看到41年到42年八路军的兵力突然减少了近十万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是牺牲了十万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天我们就聊聊八路军大减员的情况。
八路军是1937年由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而来的,当时只有八万多人,到38年发展到十五万六千人,39年是二十七万,40年是四十万,41年就到了三十万五千人,42年是三十四万,到了43年加上了华南游击队的兵力一共才三十三万人,大家可以看到吧,两三年时间,一下子从40万人减少到了30万人,也许还会更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看看在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因一
百团大战
1940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百团大战,八路军动用了一百多个团的兵力,袭击日军的铁路、据点,在敌人的后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斗志。
日军不重视
可也有人说八路军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兵力,使得日军抽调兵力全力对付八路军。这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此之前,日军一路南下,急于吞占中国的南方大部,并没有重视北方的八路军,他们认为在北方只是存在一些游击队伍,也就是一直认为是“土匪武装”,成不了什么大气,就算有什么问题,那也是治安问题,有警察队伍和地方保安团就能解决问题。
拖住日军
可没想到,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展示了强大的兵力和作战能力,这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所以日军放慢了南进的速度,调集兵力开始对付八路军。可这也是八路军攻击日军的初衷,就是要配合中国的抗日大局,拖住日军的侵华进程,支持抗战的正面战场。
日军的反击
此时的日军在岗村宁次的指挥下,对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河北和山西,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发动了“百万大战”,以报复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日军大扫荡
日军的大扫荡对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的摧残和打击,八路军吃了不少苦头,与日军的战斗都是非常的惨烈。这个岗村宁次采取的“铁壁合围”战术,他一方面寻找八路军主力,动用飞机大炮,运用优势火力,打击八路军,日军动用万人以上进行的大扫荡就有37次,千人规模的扫荡152次。
八路军伤亡惨重
另一方面就是利用铁路公路还有挖壕沟,分割抗日根据地,在这些被划片的区域里,实行三光政策,对八路军还有当地的老百姓进行分而治之,尤其是老百姓,被日军摧残的苦不堪言,此时的八路军的伤亡很大,也是大幅度减员的一个原因,但是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原因二
说到减员那必须要说说八路军的增员,39年到40 年,八路军一下子就增加了十几万人,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八路军的构成
其实当时八路军里面的成分是很复杂的,咱们先从编制上讲,八路军除了成立初期时的三个主力师和特务团四万多人,还有其他地方部队,尤其是团一级单位,编制最为复杂,有主力团、基干团还有地方团,然后根据整编时的不同情况,又有大团、小团,就算是在正规部队主力里面还分着甲种团、乙种团、丙种团。其中有很大部分是争取地方武装参加的。
队伍壮大
八路军为了发展自己的队伍,针对河北等地的民团、乡团等地方武装,给他们讲解抗日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参加八路军共同抗击侵略者,曾经在河北发生过冀东人民武装大暴动,有国民党的杂牌军、伪军还有警察队伍、民团等武装组织3万多人,投靠了八路军,当时大批这样的人参加八路军,但是这些人以前思想散漫,只是为了吃好穿好,没有坚定地抗战决心,当日军开始集结兵力大扫荡时,很多这样的人看到日军来势汹汹,而且手段残忍,就离开了革命队伍,甚至还有投敌叛党的。
其中的英雄
这是八路军减员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面对日军的残酷的大扫荡,更多的抗战将士选择了坚持,比如马本斋,他以前就是国民党军的团长,后来回到河北组织了回民支队抗击日军,1939年并入八路军第三纵队,面对敌人的大扫荡,马本斋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马本斋去世后被葬在石家庄的华北烈士陵园内,在他墓地同排的另一头,还葬着原冀鲁豫四分区司令员,也就是后任山西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刘致远,他也是从旧军队起义而来的抗日将领。还有晋绥第一军分区司令马仁兴,39年率部1600人投靠八路军129师。还有以前我们说过的冀中警备旅旅长王长江,一团团长张子元。
鱼龙混杂
这个时期,进出八路军队伍的有很多人,所以说里面的成分比较复杂,也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有坚定地抗日战士,也有投机取巧的社会闲散人员,还有卖国求荣的汉奸走狗,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专门把42年划为了一个线,42年以前的参加革命的都给予了较高的待遇。
原因三
除此之外,八路军减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河南河北遭遇的大旱。冯小刚导演了一部电影《1942》,就是描写当时河北遭遇大灾荒时的逃荒场景。由于大灾荒,地里不长庄稼,老百姓没吃没喝,八路军为了不给老百姓挣粮食,自己的生活非常艰苦,这也引起了很多人脱离革命队伍。
原因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八路军实行了“精兵简政”的政策。在五一反扫荡期间,出现了一种“头重脚轻”的现象,那就是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我军需要经常进行转移,可是战斗部队保护着大量的机关人员和老百姓,行动非常的不方便。
在进攻方面,贻误了很多的战机,在防守方面,形成了很大的拖累,而基层地方部门一是人员少,二是跟着部队转移,基层工作没人来做,还有基层人员跑着跑着就跑回家了,脱离了队伍,针对这种情况,八路军下令,精兵简政。
一是减少机关直属部门和人员,充实战斗人员,二是下派到地方工作,组织老百姓的疏散和为部队筹集粮食、被服,以及其他用品,这也使得八路军的编制人数有所减少。
总而言之,当时是面临着抗日战争最困难最艰辛的局面,减员也是正常的,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结束
好在八路军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随后,八路军不断发展壮大,到了1945年发展到90多万人,在1946年改编成人民解放军时,加上新四军还有东北联军,一共120万人,人民军队的壮大,为打败蒋介石,解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感谢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