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在监狱服刑了13年,还剩15天就刑满释放,不料这时检察官却突然告诉他:“不好意思,我们抓错人了......
胥敬祥是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乡的一位普通工人,靠在建筑工地打工维持生计,家里贫穷,他还有三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他的日常充满了劳碌与辛苦,生活似乎没有太多波澜,
1991年春节前,胥敬祥曾在集市上买了一件绿色毛衣,直到春节期间,胥敬祥和朋友们聚会时脱下外套,露出了那件毛衣,谁能想到,正是这件毛衣,成了改变他命运的关键点。
胥敬祥的发小在看到那件毛衣时,突然回忆起自己家不久前被盗的那件相似的毛衣,他气愤难耐的立即报了警,警方迅速行动,将胥敬祥带回警局进行审问,当时的鹿邑县内频繁发生入室盗窃案,社会上弥漫着恐慌情绪,警方的破案压力巨大。
胥敬祥虽然坚称毛衣是自己合法购买的,并且因为是集市上小贩们流动性大,一时无法找到人提供证据,但警方并没有给予他太多的解释机会,直接将他列为嫌疑人,怀疑他是当地多起入室盗窃案的主犯。
由于当时的刑侦技术有限,警方更倾向于通过口供来解决案件,而胥敬祥面对长时间的高压审讯,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迫于精神和身体上的折磨,他最终选择“认罪”。
在胥敬祥的“认罪”下,案件似乎有了一个交代,警方迅速结案,法院也依据他的口供和目击者的指认,很快作出判决,胥敬祥因入室盗窃罪被判处16年有期徒刑,他的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走向了漫长的牢狱生活。
判决下来后,胥敬祥的家人崩溃了,妻子无法接受这个结果,抱着孩子痛哭,面对家庭的巨大变故,胥敬祥的父母也因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两人相继离世。
短短几年时间,胥敬祥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家庭破裂得支离破碎,他的妻子另嫁他人,带走了他们的两个女儿,只剩下寄养在亲戚家的小儿子还和他保持联系。
狱中的胥敬祥,每一天都在煎熬中度过,他始终坚信自己无罪,多次提出上诉,但每次的努力都徒劳无功,在狱中的胥敬祥自学法律,希望通过学习能够为自己争取一个重新审判的机会,而年复一年,出狱的希望依旧遥不可及,冤屈似乎永远无法洗清。
2005年,公安局二级警督李传贵在翻阅旧案卷宗时,无意间发现了名为胥敬祥的案件,经过仔细阅读案卷,李传贵感到不安:胥敬祥的供词前后不一致,缺乏逻辑连贯性;案件中最有力的“物证”——那件绿色毛衣,实际上无法证明胥敬祥就是盗窃犯。
而且,胥敬祥的家庭生活一直很节俭,没有突如其来的财富,家中也未发现任何盗窃来的物品,最令人震惊的是,李传贵发现他的认罪签字与平时的字迹毫不相同,这些疑点让李传贵意识到,胥敬祥的案件可能存在重大冤情。
尽管此时距离胥敬祥刑满释放只剩15天时间,李传贵还是决定重新调查此案。
案件的重新调查并不顺利,当时社会上对警方的破案压力依旧很大,重新翻案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争议,甚至会影响整个司法系统的公信力,但李传贵坚信正义不能因时间而被掩盖。
为了进一步推动案件的重审,检察官蒋汉生也介入了调查,他仔细梳理了案件中的所有证据,发现胥敬祥案的时间线存在严重问题:多起盗窃案发生时,胥敬祥其实是和家人在一起,根本没有作案的时间。
蒋汉生还找到了胥敬祥的亲戚胥祖国,证实了胥敬祥确实是在集市上买的那件绿色毛衣,更巧的是,蒋汉生还联系上了当年卖毛衣的小商贩,对方证实胥敬祥所言属实,这一系列的证据逐渐为案件的重审铺平了道路。
2005年3月15日,法院同意重新审理此案,经过多方取证,法院最终确认案件中的证据存在重大疑点,胥敬祥在狱中服刑的16年是一起冤案,经过法庭判决,胥敬祥无罪,当庭释放。
胥敬祥虽然得到了自由,但失去的13年光阴再也无法追回,他走出监狱,迎接他的不是欢呼和热烈的拥抱,而是一个破裂的家庭、陌生的社会,以及自己孤独而破碎的生活。
胥敬祥获得了国家赔偿50多万元,以及法院的公开道歉,但这笔赔偿金对于他而言,远不足以弥补失去的青春、家人的离散和精神上的创伤,出狱后,胥敬祥试图重新建立与孩子们的关系,但他们对他早已陌生。
胥敬祥案件不仅是一次司法的悲剧,也是一场正义的胜利,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它绝不会缺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