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文源于:桂平·卫远标《布山之桂平谈古论今》,节选

因为写了一个《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的系列文章,有人就来私信讨论了,说今天的桂平城,位于黔江,郁江,浔江三江夹角处,按史籍记载,只有着上千年的城建历史,怎么就和布山县扯上关系了呢?

这就是桂平本地的一个历史话题了,就说桂平城的上千年的城建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平,作为城,文献中有自秦代开始,有城建在三角嘴的记载,当然,由于时代更迭,自然风雨的冲刷,三角嘴古城之谜,也成为了布山话题之一。

如果按地方史籍文献记载,关于桂平的城建,倒有一句清晰的记载:旧城在思陵山半,宋嘉祐(1056年~1063年)始改建于平地。

意思是说,桂平旧城,以前在思陵山(桂平西山的别称)上,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位于山上的“桂平”,当时有郡无城,有县无城,通俗点说,当时相关的行政单位,机构,都集中于今天西山上一个叫大窝坪的地方(西山停车场到功德山庄一带),直到宋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当时的浔州知府才把桂平城建于山下,即今天桂平老城区地带。

那么,千余年来,桂平城作为一个区域的行政中心,郡,州,道、府、县,区治所所在的城,城建是如何变迁发展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朝梁初期,梁武帝萧衍还是勤政治国的,他按具体的情况,重新调整了部分区域的行政划分,如当时的布山县面积大,他在布山县治以东(今蒙圩新德古村)分置出一个桂平郡,郡治就在桂平西山大窝坪。

这就是“桂平”这个名称的开始。

为何当时的“桂平郡”选址于西山上,而不是在平地上呢?

历史久远,古人的城建选址思维也猜不透,只知道桂平流传着一个“马来山”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山,就是今天桂平人所说的马骊山,这是在历史发展中,地名的变迁。

所谓的“马来”,就是骑马而来的意思,马来山,就是骑马的人走出来的山。这和广西民间流传的汉代的“马来汉”故事有点类似,不过那个是带有一点贬意。

梁朝初,布山县分置桂平郡时,相关的官员,就走今天黄茅岭,枫木坪,佛子屯,鸡翼山一直到达西山大窝坪,建立起了桂平郡相关的办公机构。原来较早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看到大批的人员,骑马从山里出来,就把这带最高的山叫做马来山了。

只是后来,才慢慢的变成了“马骊山”,多了点诗意,少了点本意。

这条古道,在1944年时,还经历了一场被历史所铭记的大战,即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桂平会战(桂平反攻战)的主战场之一,此战我方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隋代时,郡县制改革,朝廷“废郡置县”,所以,桂平郡成为了桂平县,这也是今天桂平县级行政的正式开始了。

唐贞观七年,以此桂平县为中心,开置浔州,这也是桂平,又有浔州之称的开始了。

唐之一代,留给桂平最重要的记忆,就是桂平西山上的李公祠,李公,其名已佚,只知道字:明远,唐末曾任浔州刺史,在任期间,有政绩,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来在西山羽化成仙。

桂平西山的李公祠,吏隐洞景致,就是为了纪念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宋代初,期间,浔州,桂平县的行政等级划分整整合合,都多有改变,但不变的是一直都是有治无“城”,或是说规模很小的“城”,州,县两级官员主要是在西山上驻点办公。

直到宋嘉祐间(1056年—1063年),时任知府才把浔州府城搬下山,以今天四穿楼遗址为中心,建了一个四方城。

至今近千年来,古时的“桂平城”的多次改,修建,一直在背靠西山,黔郁二江夹角处发展。

如今已难见其旧模样了,只留下故事在史籍中留传,而西山的大窝坪旧城,如今也是模糊不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