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现场

11月1—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内科学学术会议在沈阳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关注多学科技术前沿,提升内科学综合诊治能力”。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领域专家,围绕内科学的最新进展及学术热点展开讨论,为内科学同道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以现代科技为手段 引领内科学学科发展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良安教授以“基于现代科技的肺癌早期诊断新进展”为题,阐述了现代科技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他强调了影像组学、内镜技术与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指出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陈教授特别提到了影像组学技术的进步、内镜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以及多组学液体活检和微小残留病检测在早期诊断、治疗决策和病情监测中的关键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黄慈波教授以“AI技术在学科发展中的应用和进展”为题,阐述了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最新进展。他指出,AI技术在智能筛查、诊断、风险预测和辅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医学图像解读如放射学和病理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黄教授认为,AI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医学进步,改善医疗服务,预示着AI技术背景下个性化医疗新时代的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时永全教授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难点与对策”为题,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难点。他强调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损伤在该病中的作用,并提到疾病诊断依赖于胃镜和病理检查。时教授指出,在治疗方面西医侧重病因治疗和症状缓解,而中医则依据脾虚、气滞、血瘀的病机,采用健脾、理气、化瘀的策略。时教授还提醒,治疗时需考虑精神心理因素、胆汁反流和胃微生态的影响。

█聚焦临床关键问题 提供诊疗新思路

感染与慢病分会场

感染与慢病分会场深入探讨了重症感染与凝血异常、慢阻肺的生物治疗、肺癌栓塞的早期识别与治疗,以及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指南。会议的亮点涵盖慢阻肺伴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综合诊治管理、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的新进展,以及肠道微生物与慢阻肺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泛血管疾病分会场

泛血管疾病分会场对房颤消融中脉冲电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数字化高血压管理中心建设的新思路进行了讨论。会议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安全抗栓新方向,特别是从“OPTION”到“ASPIRATION”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泛血管疾病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代谢与免疫分会场

代谢与免疫分会场聚焦代谢异常与免疫反应的交叉领域,亮点包括胰岛素周制剂的创新研发,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突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全激动剂开辟了控糖新途径,而肠道菌群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不容忽视。甲状腺结节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新视角。

内科临床大查房分会场

内科临床大查房分会场通过一系列复杂病例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临床诊疗中的难点与创新,包括对罕见症状的细致分析,如肝脏肿大患儿的意外发现,以及对年轻心梗患者反复冠脉内血栓伴血小板减少的罕见病例的探讨。

内科基础与转化分会场

内科基础与转化分会场聚焦自身免疫病、胃黏膜肠化生逆转治疗、心肌代谢失衡与心衰机制等前沿议题,包括对自身免疫病的新机制探索、AI在医学出版中的应用,以及基于能量代谢的肺动脉高压治疗新策略。

本次会议除开设主委讲堂、内科学前沿主会场外,还开设了5个分会场,共进行主旨报告14场次,专题发言37场次,专题会8场次,病例报告7场次,分别聚焦感染与慢病、血管疾病、代谢与免疫、内科临床大查房以及基础与转化等临床难点与困惑,对内科学知识进行了交流和研讨,还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就内科学前沿和热点进行演讲与解析。

正如陈良安主任委员在闭幕式所言,“本次大会成功举办体现出:会议内容前沿,传递出了内科学知识的最新进展;内科领域多学科专家参与,汇聚了多个学科的优势;通过与会者面对面的交流,保证了会议效果,惠及了更多的医务人员。”

(供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梁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