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遇刺不是一次,沈醉的姐夫余乐醒和军统第一杀手陈恭澍“河内刺汪”遗憾失手,戴笠被老蒋怒骂后迁怒于人,余乐醒和陈恭澍被打入另册,更搞笑的是陈恭澍后来居然也投靠了汪伪。
陈恭澍在回忆录中还大谈汪精卫的老婆对他如何不依不饶,戴笠也想在抗战胜利后将其判处死刑,这位军统第一杀手里外不是人,要不是戴笠坠机、郑介民上位,他一辈子都别想有出头之日了。
余乐醒陈恭澍河内刺汪是1939年,在此前的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还遭遇过一次刺杀,躲过一劫的老蒋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余即下楼,见其已眠于地上,血流满面,彼犹以余两人之感情,能否恢复,能否谅解昔时误会为言。心滋悲戚,对泣无语。坐待其傍约一小时,医生始来,乃始敷药车往医院。而会仍未开,余乃入场催开会。会毕,往医院诊视,详察弹壳,乃为最旧之弹,必无伤于生命,此心始安。下午,连访数次,精神甚受刺激也。”
老蒋的日记,有时候真得反着看,他1935年为汪精卫遇刺“悲戚哭泣”,又在1939年为刺汪失败大发雷霆,也不知道老蒋会不会为1935年“救汪”而后悔。
1939年的汪精卫已经是头号汉奸,老蒋派人杀他天经地义,但是1935年的汪精卫还没有露出真面目,所以背了“黑锅”的老蒋为了洗清自己,是下了很大力气“破案”的,有些急疯了的老蒋分析之后,觉得韩复榘、龙云、刘湘、王家烈都不可能下手,倒是意大利、日本和俄国(当时他们对苏联从习惯称谓)有作案嫌疑。
汪精卫遇刺案的前因后果,同行们写得太多了,读者诸君也都知道那是王亚樵部署、华克之主持、孙凤鸣执行的刺杀,刺杀的第一目标是老蒋,只不过合影的时候老蒋有些磨蹭,还没等他下楼,孙凤鸣就耐不住性子开枪了。
复兴社基层干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任中队附(当时就叫队附而非队副,团附、连附也不能理解为副团长、副连长,张克侠给张治中当过团附,当然不是张治中的副手)、复兴社人员吴幼元被抽调到“专案组”,还参与了抓捕行动。
吴幼元在《侦破汪精卫被刺案经过》(刊发于全国政协回忆录杂志《纵横》1988年第3期)中回忆:“案发后,举国震动,人们议论纷纷,几乎一致认为此举系蒋介石所为。尤其是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当时即公开说:‘凶杀是独裁者指示干的,我们决不能容忍,只有与其拼命到底!’就连国民党的一些元老也都认为,刺杀汪精卫,别人没有这么大胆,恐系蒋介石所为。”
老蒋没少搞暗杀,但是这次确实不是他指使的,于是他憋屈之余,当天下午就抽调了一批专业人员组成了“专案组”,并召开了“案情分析会”,与会者分别为陈立夫、宪兵司令谷正伦、教导总队长桂永清以及刘健群、贺衷寒、康泽、邓文仪、酆悌等复兴社人员,老蒋下令:“限一星期查出头绪,一个月内破案,否则即以到会人是问。蒋还指示多抽调得力人员参加侦破,经费由军政部拨用,专案报销。总之,不惜人力物力,一定要早日破案,澄清视听。”
吴幼元作为复兴社基层干部,在此案中充当行动队员负责抓捕:“我们共捕获与本案有关者十四人。蒋介石请陈璧君派人参加审讯,证明主谋人是王亚樵、华克之,但二人均在逃,刺汪案与蒋介石无关。蒋介石在上海经商时,与王还是朋友哩。当蒋介石得知刺汪案是王亚樵所为,大为恼火,下令严追。”
案件侦破,大家才发现老蒋这个“懂王”当时的“神算”有多不靠谱。
在破案前的分析会上,老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把几乎能想到的名字都想到了,凡是有实力的军阀,都上了老蒋的“嫌疑人”名单,然后又一个个被他自己排除了。
老蒋首先想到的是韩复榘:韩复榘与日本人勾勾搭搭,而且跟刘湘等人过从甚密,他们可能会为了保住地盘而展开刺杀行动。
老蒋这样想,是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他才是刺杀第一目标,老汪只是运气不佳当了垫背而已,所以老蒋想到的不是谁会刺汪,而是谁会刺蒋。
老蒋转瞬之间就把四个军阀都排除了:韩复榘已经在我的严密监视之下,没有动手的机会,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贵州的王家烈,虽然对我有二心,但与汪无宿怨,如果是他们派人行刺,肯定会等我出来再开枪,不会那么着急对汪下手。
老蒋可能是急糊涂了、气懵了,他排除四个军阀后,又说四个国家也有嫌疑,这四个嫌疑国家就是德国、意大利、日本和俄国——俄国当时已经是苏联,但老蒋只要不当着苏联人的面,还是一直称其为俄国的。
老蒋分析:意大利帮我建设空军,但又与日本互通情报,出于某种动机,刺汪或有可能;德国情况和意大利一样,一面助我训练新军,一面又偏袒日本,曾卖军火给西北地方实力派,反说中国人不争气,有可能参与刺汪案。
老蒋怀疑俄国的理由,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因为当时苏联领导着“第三国际”,也就是“共产国际”,老蒋五次对红军“围剿”,自然认为苏联会对他下手。
至于老蒋怀疑日本,那是不需要解释的:日本侵占我东北四省后(当年除了辽吉黑,东北还有个热河省,也被日本人侵占了),大肆网罗汉奸搞破坏,他们收买亡命之徒进行刺杀,刺蒋成功自然是他们需要的结果,刺汪以离间蒋汪,也是有可能的。
老蒋进行上述分析的时候,还特意邀请了陈璧君参加,在整个侦破过程中,陈璧君也一直带着一帮心腹参与,结果证明老蒋全猜错了:行刺的主使者王亚樵,不但跟老蒋早就认识,而且还跟戴笠拜过把子!
我们细看吴幼元的回忆录,就会发现戴笠并不在“专案组”成员名单上,而当时的戴笠已经是“军委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处长了。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戴笠原本是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最初的军统有三个处,第一处处长是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是戴笠,第三处处长是丁默邨,后来军统分家,第一处变成了中统,第二处继承了原名,第三处的丁默邨则在叛变后组建了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这个特工总部全称是啥,笔者前几天也写过。
据吴幼元回忆,当时“专案组”又分为四个小组,这四个小组的成员都是以复兴社时期的老特务为骨干:“第一组:以原来特务处为基础,调用以前蓝衣社人员,由特务处领导;第二组:以教导总队中的复兴社基层骨干(曾参加参谋班学习,受过特种训练的)为主,由教导总队领导,负责紧急任务;第三组:由宪兵,中央军校中的复兴社基层干部组成,由宪兵司令部负责;第四组:由步兵学校中的复兴社部分基层干部及练习营的军官中选拔组成,由中央党部负责领导。”
这就很奇怪了:老蒋用了那么多复兴社老特务,为啥偏偏不让戴笠参与破案?
老蒋分析来分析去,结果全都错了,于是有人怀疑,当年他可能是故意瞎分析一通,一方面证明自己没有参与刺汪,另一方面也是扰乱众人视线——老蒋可能也是怕戴笠郑介民等人自作主张,瞒着自己搞了这次行动。
老蒋守着汪精卫“对泣无语”整整一个小时,汪逆也真是命大,居然没有流干污血死掉,这才有了后面第二次刺杀行动,如果当时刺客的行动利索一些,后来还会有那么多穿着国军制服的伪军吗?
当然,如果汪精卫在1935年就遇刺挂掉,历史对他可能就是另外一个评价了,但不管怎么说,老蒋在老汪遇刺后如此“失智”,都不太正常,说老蒋无能,那得分跟谁比,要是论综合战绩,他比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可强多了,于是我们今天最后的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老蒋在排除四个军阀的嫌疑后,又表示了对四个国家的怀疑?吴幼元的回忆文章中没有写戴笠和郑介民参与破案,是他们真没参与,还是参与了而吴幼元不清楚?吴幼元也算复兴社特务处正处长戴笠和副处长郑介民的手下,如果戴、郑二人参与了刺汪案侦破,他为什么不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