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利好是明确且乐观的。

文 /《汽车人》孟华

12月份,是中央对当年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对明年进行部署的时候。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紧接着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两个会议都对2025年经济着力点,有不同以往的表述和定调。

两个会议之间的关系

一如既往,政治局会议召开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与后者专注于经济内容不同,前者并非“专题会议”,内容涵盖但不限于经济工作,对明年国家的大政方针定调定方向。

而后者则根据政治局的决定,专注于分析今年经济工作的成绩、问题、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执行路径。总体而言承接前者,执行前者的决策,并细化到具体安排层面。当然对于具体行业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系列决定,仍属于宏观政策的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会议共同构成了中国年度经济的重要决策机制,对明年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所有行业都必须仔细揣摩、领会学习,并结合到自己的工作内容中去。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日益重要(截至今年10月,中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全球贸易增长的唯一主引擎),全球媒体都在关注这两个会议的有关决策。

鉴于这两个会议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和衔接,我们不再区分这两个会议,视之为一个整体。

不同以往的表述

对于即将过去一年的成绩,可以将会议表述总结为三点:一,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二,经济和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继续增强;三,两新(新质生产力、新战略产业)继续发展。

对于明年的挑战,会议并未加以太多笔墨,但可以从措施反推。今年外贸顺差将高达1万亿美元,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高点,也是全球经济史上的高点。今年的经济增长,外贸做出了重要贡献。明年随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已经有很多征兆),外贸能否继续增长,存在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就引申到决策方向上来。从两个会议的决策逻辑来看,明年政策立足于国内,而不对外部寄予太大期望,即把握好自己能够掌控的那一部分。

有人已经将中央对明年工作的几个不同以往的突出表述,单独列出来,认为明年将会看到政策的排山倒海。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仍须清楚,空前力度的决策依据在哪。

“在明年,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句话确实很少见,一个是“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另一个是“适度宽松”。对于后者,是2008年以来首次这么提。

货币政策从“从紧”到“适度从紧”、“稳健”、“适度稳健”再到“适度宽松”、“宽松”六个“档位”,现在升到“次高档”。这说明需求往下掉的速度,已经到了必须下重手才有望逆转的程度。这就是“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由来,也呼应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述。

“逆周期调节”相对常见,但“超常规”从未这么提过,历史第一次。这不是决心多大的问题,而是内外部环境、手中工具和经济承受力,是否能允许使用重手的问题。

以旧换新力度将加大

今年中央其实已经对同一方向施加了政策,而且力度不小。

截至12月初,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刚突破2000亿元,放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里面,规模还不算大,占比仍然偏低。这个拉动力度不能高估。不是因为政策力度偏弱,而是家电规模上,无法起到期望的带动作用,只能算偏师。明年当然也要继续,而且要调升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产业最堪大任,特别是房地产仍处于低谷的时候。根据商务部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截至11月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500万份(其中报废更新244万份,置换更新259万份)。商务部并未公布申请通过的比例。

乘联会数据表明,1-11月国内乘用车销量2025.7万辆,同比增长4.7%。假定所有申请都能通过,那么拿到以旧换新补贴的需求,占据了市场同期总需求的24.8%。显然,申请全部通过的话,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需求被激发或者提前释放出来,拉动的增长率肯定不止4.7%,至少有两位数(前提是净需求没掉太多)。这样倒推的话,申请通过的概率,应该略低于50%。

如果明年想加大力度很简单,把条件适当放宽,就能提升通过概率。这比提升补贴金额要好得多。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国内汽车乘用车市场明年的增长率,会比今年更高。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当然是好事,相当于总量有保障。当然,谁能拿到多少份额,各凭本事。

“反内卷”渐趋刚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一个不同以往的表述,就是再提“反内卷”竞争,只不过将“防止”转变为“整治”。

这意味着,不仅要从国家和行业政策、地方政府、海关税务,包括市场监管,都要主动出击,“有力制止”行业内头部企业以“优势地位”为筹码,将整个行业风气带偏,即从科技竞争、产品竞争转向彻头彻尾的成本竞争。

因为头部的地位使然,往往这样开头的手段(比如压榨供应商、渠道、员工,打恶性价格战等),都很难善了,一旦大家都被迫进入这一个螺旋,往往很难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去年今年的实例来看,业内落败者逐渐出清,并不能改变态势。原因并非出局者太少,而是绝对垄断尚未发生。而中国作为2600万量级的乘用车市场,汽车行业的单一企业绝对垄断地位(占有率超过一半)事实上是不被允许的。这一“隐藏条款”从未被公开申明。

现在看,以份额称霸为目的,以价格屠夫形象出现,将整个行业带入到成本互杀螺旋里的企业,只要监管发现,一定会在途中将其拦截下来。拦截的办法和授权都是现成的。

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削减、取消部分商品(包括光伏、电池和有色金属等)出口退税,宣布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这一8月份就宣布的条例,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市监总局将通过什么方式,引导大家尊重这一新公布的法规呢?莫过于杀一儆百,外企要有,中国企业也要有。现在被盯上的倒霉蛋,似乎已经浮现。

工具变多,裕度加大

所有这些分析和部署,都指向一个基本问题,财政和货币工具有多少?

让人欣慰的是,在美元降息周期(虽然降得瞻前顾后的),工具裕度变多。除了降准降息、MLF、TMLF等常用工具外,直接投向消费品市场的拉动资金,比以往考虑的更多。

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就来自国家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国债当中一部分。2025年,财政赤字将突破3%上限,达到4%,这样就多出1万亿“活钱”。而超长期国债尝到甜头后,还将陆续发行。

汽车行业根本不用担心,明年以旧换新的力度和财政资金来源,只会力度更大,应该积极去抢。这意味着做“国民车”、做“高性价比车”,将有比以往纯份额考虑,更具商业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舆论没有指出的、但中国掌握的货币工具,包括自己发行“离岸外币债”和玩的驾轻就熟的“货币互换”。这些境外工具,也是稳定需求、稳定原材料供应的好手段。不仅如此,还起到抵御美元潮汐的作用。2025年,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使用。

所有的对内经济政策,都以释放和拉升居民需求为主线。而做到这一点,发钱是最差的建议,不会被采纳。给消费提供补贴,只是治标,重要的是修复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才能在根本上扭转需求不振作的趋势。

稳房市、稳股市,就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但是和以上真金白银作为支撑的政策相比,在这两个治本的领域,国家只会采取兜底策略,就是防止出现黑犀牛,而不会大力采取刺激政策。这也是基本确定的。

由此可以判断,修复负债表的过程是相对长期的,不能指望突然就整个市场的消费情绪大幅上扬。速胜论就等同于速败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利好是明确且乐观的。一方面,向汽车行业提供了消费政策引导;另一方面,引导竞争机制转向更健康的技术竞争和市场经营竞争。这两者都对行业氛围健康化有利。

不过,自助者天助之。国家能做的,是把握大环境的方向。再火热的市场,也会有失意者。车企的命运还需要自己掌控。【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