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21日,时任团参谋长的苏宁像往常一样跟随士兵进行日常训练,也是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靶场。
苏宁
那一天,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进行手榴弹投弹训练的一天,而且投的还是实弹。苏宁为了保证新兵们的安全,他一直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他的视线也是丝毫不敢离开新兵们投出的手榴弹。
起初,训练进行得很顺利,十二连投准确无误地命中爆炸点。然而,就在连长准备大显身手,奋力投出手榴弹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由于连长用力过猛,手榴弹落地之后反弹了一段距离。
一直紧盯着手榴弹的苏宁立即大喊了一声,“趴下!”周围的战士来不及思考纷纷趴下,唯有苏宁急忙冲上前将战友李印全脚边的手榴弹抓起来,往外扔了出去。
尽管苏宁的反应已经足够迅速,但是手榴弹爆炸时间只需要3.7秒,手榴弹在半空中爆炸了,气浪和热浪将苏宁掀翻在地,苏宁的手炸烂了,脸也被炸得一片模糊了,一动不动地倒在了地上。
战友们赶忙将苏宁送去了医院,在战友们的陪伴和祈祷中,医生争分夺秒地抢救着苏宁的生命。但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之中,苏宁没能再完成任务,经过九天八夜的抢救,苏宁终因抢救无效而牺牲。
1991年4月29日,下午六点零八分,苏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为救战友牺牲了。
苏宁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战友们评价他是“像雷锋那样做人,像焦裕禄那样做官!”请大家走进这位英雄模范的故事,看看这位雷锋、焦裕禄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吧!
从小立志参军,像雷锋那样做人!
1953年12月7日,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一名男婴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里,父亲苏醒(原名,任克良)为其取名为苏宁。
父亲苏醒在1937年就参加革命,成为了一名八路军,建国后成为某师骑兵团的政委。苏宁这位出身江门之后的“虎子”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立志要当一个优秀的军人。
雷锋
在苏宁9岁那年,22岁的雷锋不幸牺牲,雷锋的无私行为和高尚思想影响着社会各界的人士,社会上形成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好风气,苏宁也被雷锋的行为深深打动了,他后来的从军之路被雷锋精神所照亮。
十五岁那年,苏宁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成为了原23军炮兵团的一名战士。苏宁的父母都是军队里的高级干部,但是这仅仅是坚定了苏宁坚定的报国信念罢了,初入部队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有优越感。
到了连队之后,苏宁严守军规,刻苦训练,从来不显露自己的家庭身世,也没有炫耀父母的官衔职位。苏宁刚刚进入物质条件与大城市根本没法相提并论的基层连队,每天还要进行严格而单调的训练,很多战士都想放弃了,但苏宁不仅斗志昂扬还时常安抚战友们,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远在家乡的亲戚们听说了苏宁面对的环境之后,向苏宁提出要为他调动工作岗位,他们希望苏宁离开基层岗位,去到条件好的科研岗位发展。但是,苏宁拒绝了,他要像雷锋那样,扎根基层!
苏宁也确实像他说的那样,牢牢扎根在了基层部队,在连职岗位上干了七年,在营职岗位上干了八年。
有时候,苏宁因公事外出,但是不管走到哪里,凡是遇到有困难的人他都乐于去帮助,无论是火车上还是汽车上,他都主动为老幼妇孺让座,甚至街上交通堵塞,他也会主动帮助疏通车辆。
有一次,连队外出演习,因为无法赶回只能住在老乡家里,苏宁看到村子里的孩子脚上还穿着破了洞的鞋子,他就把自己的鞋送给孩子们,战士们知道后也纷纷学习自己的这位雷锋参谋长,把鞋子送给孩子们。
苏宁不仅像雷锋那样乐于助人、舍己为公,而且他还十分节俭。他生前担任团参谋长时居住的是一个背阴的小屋,里面没有一件奢华的物品。他睡觉的木板床有20岁了,办公的办公桌也有30岁的军龄了,储书柜更加古老,就像是刚刚出土的一样。
苏宁对自己十分的吝啬,但是对自己的战友们却是十分的大方。当他听说自己战友的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早早地为战友买好了车票,还塞给战友一千块钱。
苏宁不是活成了雷锋的样子,准确地说:苏宁就是雷锋!
坚持追寻国防现代化,像焦裕禄那样做官
除了在生活中对战友和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之外,苏宁节省下来的钱,都用作革新发明了。
十五岁入伍的苏宁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却依靠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明了许多具有实际用途的国防用品。
苏宁在刚刚入伍的时候是一名炮兵,对于一名炮兵而言,是否可以准确地捕捉炸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无法及时准确地捕捉炸点,那么指挥员就无法根据炸点对射击进行修正,就不能对目标实施有效的射击。
为了能够准确地模拟训练场景,苏宁决定研发一种捕捉器,以此解决抓不到炸点的问题他找来一根木棍,在上面刻好了精密的分度,然后用一些削好的小木棍钉在刻度上,这样在肉眼瞄准的时候就可以非常迅速和精确地修正偏差,解决了困扰大家已久的问题。
在苏宁居住的小房间里,满屋子都是科研的书籍和手稿,这几乎构成了苏宁生活的全部。苏宁的研究手稿多达13个专卷,共计50多万字。
苏宁之所以这么呕心沥血地进行国防现代化的科研,是因为他有着对国防现代化水平的担忧。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你看到外军指挥系统一秒钟处理几万个数据,指挥战争效率成倍增长,而我军指挥员们还有铅笔在地图上“点点”时,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你不着急吗?
苏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像焦裕禄一样做官,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防现代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有一天,苏宁找到了领导,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能尝试编制一个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面对苏宁的请求,领导感到大吃一惊,因为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而苏宁打算将炮兵的射击纳入到计算机的运算之中,从而形成指挥自动化的系统的想法,不免让人觉得天方夜谭。
在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而苏宁也从来都没有学习过计算机,但是他还是满腔的热情。领导见苏宁热情这么高,便决定让苏宁去尝试一下。
苏宁起初就真的是闭门造车,常常是废寝忘食,夜夜不休,终于初步取得了成功。后来,他又找到了哈工大的教授们,共同研制了一种激光测速系统,以此准确测试炮弹的初速。
后来,在苏宁牺牲后的第五天,他生前主导研发的科研项目也终于获得了成功,虽然苏宁没机会和战友们分享这份喜悦了,但是也算是完成了苏宁的遗愿,他为国防现代化的发展尽到了他全部的努力。
苏宁虽然牺牲了,但是他却以另外一种方式获得了永生!
苏宁生前所在的部队现在被称为“苏宁团”,二十多年来不管编制怎样调整,苏宁团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传统:战士入伍,要听苏宁的故事;官兵入党,要到苏宁的雕像前面去宣誓;立功受奖,要去向老参谋长报告!
苏宁没有死,他获得了永生,他活成了一座丰碑,也将永远引领着中国的军人们为国防事业持续不断地前进!
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苏宁!永垂不朽!
感谢阅读!
这里是说历史,讲述历史文化,凝聚文化力量,弘扬时代精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