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个成年人中,可能就有1个人患有高血压。《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1.6%,患病人数约为2.45亿。

作为“慢病之王”,高血压不是独立疾病,通常容易引发脑出血、心梗、肾衰等多种慢性疾病,而且高血压并非固有认知中的“老年病”,从过往筛查数据来看,年轻人高血压上升趋势更加陡峭。1991年至2015年间,20-3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144.4%,而60-79岁人群上升25.1%。

但高血压不是洪水猛兽,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会大幅降低。很多疾病治疗,是医生占主导地位,高血压的治疗不同,需要患者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参与。其中,患者定时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血压检测产品需要更加行之有效,且具备更强的可及性。

对此,京东健康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突破了已有血压检测手段的场景和设备限制。

基于京医千询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京东健康成功自主研发了“首款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多模态技术应用血压检测产品”(以下简称“手机测血压产品”),该产品内嵌于京东/京东健康App中,登陆搜索“测血压”即可使用。

手机“变身”血压计

今年8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下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这也是该指南时隔六年后的首次更新。新版指南中特别提及,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家庭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一方面,不论是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亦或是可穿戴式电子血压计,都有额外的购买成本。

另一方面,在居家血压监测中,传统的电子血压计不仅使用步骤繁琐,测量时还要求保持特定体位与姿势。尤其对于长期户外工作人群来说,此类产品的测量便捷度大打折扣,使用体验不佳往往会降低用户的依从性,进而忽略血压监测。

而京东健康推出的手机测血压产品,完全扫除上述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户无需额外购买其他任何设备,仅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就可进行血压检测,性价比突出;每次检测仅需30秒,可自动准确记录每次测量的血压数值,实现便捷检测、持续记录;测量结果显示界面包含血压分类科普内容,还会对检测结果作出解读,提供预警和健康建议,助力用户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

除了延伸血压监测场景、扩大适用人群,以及满足长期、实时、普惠、便捷的要求之外,这款产品的可靠性如何?

水银血压计是临床上公认的最准确的血压计,其原理是利用汞柱高度与血液压力成正比的关系来测量血压。

国际血压标准通常采用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kPa)作为单位,测量误差范围在±5±8mmHg,即同一时间和条件下,同一款血压计对同一人进行的两次测量结果差异的均值不应超过5mmHg,并且差异的标准差不应超过8mmHg。这一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确保血压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而京东健康推出的手机测血压产品,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已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信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认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普惠、便捷、准确的特性,京东健康新推出的多模态技术应用血压检测产品在测试阶段已经为超150万人次提供血压检测服务。

之所以能实现仅通过手机就准确测量血压,打开这个便捷使用场景的关键钥匙是技术融合创新与多模态技术的加持。

创新背后:双通道叠加大模型

最开始确定技术路线,京东健康就创新性地采用了双路径联合技术。

在血压检测领域,目前主要有四大普遍应用技术,分别是经皮动脉穿刺法、柯氏音法、示波法、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

经皮动脉穿刺法为侵入性检测方法,仅适用于病情严重患者在医院临床场景中使用。柯氏音法则是大众最为熟知的水银血压计,对于测量人员有着专业要求。

居家血压检测场景中,便携性不强的电子血压计通常采用示波法,其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血管壁收缩舒张产生的波形,从而计算出血压值。

而PP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光学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微血管的血液体积变化产生特征信号,进而利用算法推算血压,现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表等设备,PPG也是京东健康研发团队择定的技术路线,但不是唯一之选。

京东健康技术产品部高级技术总监王国鑫说:“我们发现,当人体血压升高后,血管的硬度会随之增大,会导致脉搏波从近心端向远心端传播的时间缩短,如果能有效测量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就可以实现血压的准确测量。”

他介绍称,京东健康的手机测血压产品是双通道技术路线:一是远心端的PPG特征信号,二是近心端的心震信号(SCG)。SCG信号是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机械振动,能够提供关于心脏机械活动的信息,包括心脏收缩的力度、模式和时序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测量时,手指按压手机的摄像头和闪光灯获取PPG信号,同时,手机紧贴胸口,利用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即可获取SCG信号。通过计算两种信号的时间差就可以得知脉搏波速度,进而测量血压。但是脱离理想环境,两类信号采集会受到各种干扰。

首先,检测人群的基本生理特征不同,男女老少幼个体差异性大,其次,型号不同的智能手机采集和处理信号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体外检测还要考虑抗噪性,此外,还要考虑运动伪迹、皮肤接触不良等影响因素。

最终,这些问题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得到解决。

王国鑫表示,技术团队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收集了大量数字信号并构建了较大的数据集,在此之上又建立了血压估测大模型算法,用大量实验去验证和校准算法的精准度。通过大规模的数据训练,模型算法已经能适应不同个体特性,并通过智能手机提供的多种信号特征实现血压的准确测量。

在利用技术解决应用痛点的路上,京东健康已经走了很远。

专注挖掘技术应用价值

在发掘普惠、便捷、准确的居家监测产品方面,京东健康此前就有过尝试。两年前的冬天,京东健康就开发了一内嵌于智能手机的血氧检测功能,这在“血氧仪一机难求”的特殊时期,满足了广泛人群的检测需求,颇受好评。

正是基于前次技术创新的突破与经验,京东健康想在智能手机上,通过AI技术实现更多基础健康指标的检测,也才有了本次新推出的手机测血压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19日的“手机测血压”产品线上发布会,直播开始时间被专门设定在下午5点17分。京东健康希望通过这个关联“5·17世界高血压日”的小彩蛋,唤起更多人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与关注,足见其良苦用心。

谈到在打磨多模态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模型技术,京东健康更是布局良久,且不断解锁新的应用场景。

新技术从诞生到应用通常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如火如荼的大模型技术要真正带来变革,就要打破一层又一层的“应用场景”隔膜,从虚走向实。

2023年7月,基于京东集团的“灵犀”通用大模型,京东健康发布了“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与众多专研大模型的技术厂商苦于找不到场景的情况不同,京东健康最不缺的就是应用场景,“京医千询”已经迅速在线上问诊和健康咨询‌、智能辅助诊疗‌、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具体的医疗健康场景不断学习并迁移落地。

举例来说,京东健康已经面对执业医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大模型技术的解决方案,包括云诊室、诊后随访、“智能医生助手”工具等,京东健康还面向C端用户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健康助手产品“康康”,力图为每一位用户配备一位随时待命的“智能医生”。

在京东健康,“零售药房+医疗健康服务”生态闭环一直在强化,其中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强化离不开技术助力,对此,京东健康半年报中强调以技术创新推动服务升维的决心——将基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不断优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人群,加速普惠医疗落地。

对京东健康来说,商业层面的正向驱动力也因此持续强化。

2024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继续交出营收、利润双增长的业绩成绩单,公司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81亿,“线上健康消费第一入口”的实力展露无遗。长远来看,规模化驱动增长之外,技术创新带来的商业潜力正在酝酿,毕竟拥有场景就已具备优势,而京东健康还在加速探索各细分场景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给大家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