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已迈入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期。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技术代表之一,人工智能大模型必将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培育未来产业,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值此之际,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指导,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主办,红星传媒(成都)有限公司承办,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支持的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准测试科创发展大会(下称“大会”)将于12月25日、26日连续两天在成都高新区举办。
此次大会以“大模型·大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专家、学者以及多个垂直行业的大模型企业及关联企业嘉宾,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方向,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落地。
对多个大语言模型展开全面测评
“十大突破性技术和进展”将出炉
今年以来,我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各类大模型百花齐放。据不完全统计,国产大模型的数量已超过200个,覆盖多个行业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基于此,OpenEval平台、天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和大模型基准评测专家委员会从两大维度、六则细项对多个大语言模型展开全面评测,并将在此次大会上联合红星新闻发布测评结果——《“巢燧”大模型基准测试报告》,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安全治理提供关键数据,促进产业发展。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各项前沿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诸多高校学者正通过跨学科研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落地。
为了更好地整合高校在大模型领域的优势资源,在此次大会上,红星新闻将发起成立“高校大模型创新发展联盟”(下称“联盟”),为大模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赋能和人才培养。
联盟首期将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十余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联盟成员长期跟踪全球的大模型前沿技术和进展,并将根据这些技术和进展的突破性、影响力投票筛选出“十大突破技术和进展”,这一结果也将在大会上公布。
大咖分享:大模型的思考和判断
大会助推成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
从议程上来看,此次大会将邀请来自不同机构和高校的顶尖专家及学者发表主旨演讲。除了发表演讲的嘉宾外,另有部分嘉宾还会参与大会的系列配套活动。
此次大会的嘉宾包括(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建伟;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平台与工程化部副主任李荪;百度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部杰出研发架构师胡晓光;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天津大学“语言智能与技术”中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熊徳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多语言大模型“百聆”负责人冯洋;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副教授冯岩松等。
大会还设置了圆桌对话等环节,邀请多位来自企业、高校的嘉宾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大模型的场景落地”进行探讨,不同的观点在论坛上互相碰撞、擦出火花,也将打通大模型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的通道,助力人工智能大模型未来的发展。
同时,此次大会采用“1+1”模式。12月26日上午还将举办高校大模型产业发展与技术交流活动大会,该活动聚焦高校大模型的前沿成果与关键技术,全力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此次大会及系列配套活动落地成都,借此将成都的产业环境及人工智能领域政策传递给多个赛道项目和合作高校,助推成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引导优质大模型企业和高校研发团队在成都市生根发展。
事实上,今年5月,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都市计划到2026年在多模态、智能体、认知智能、具身智能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培育行业大模型超过50个。
此次大会不仅会遴选出成都优秀大模型应用场景企业,而且还会对参加相关比赛的优秀垂直大模型企业和团队颁奖,主要聚焦在四大垂直赛道(金融赛道、医疗赛道、交通赛道、水利赛道)。
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编辑 杨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