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曾经给人的印象是“廉价”与“低质”。中国汽车,也曾被喷“工业垃圾”。
时过境迁,一则来自日本的新闻,颠覆了人们的刻板印象。日本军工巨头川崎重工,竟然从中国车企奇瑞大量进口发动机!
2013年6月,川崎重工与奇瑞签下了一纸SQR372发动机批量供货协议。起初,日本人只打算引进7000台,但到了2021年,累计采购量竟超过30万台!
川崎的举动让行业惊叹,这家以高标准著称的日企,为何会青睐中国芯?
奇瑞的发动机,早已不是昔日的“山寨货”。如今,它已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突破120万台,从美国到德国,从日本到巴西,奇瑞机型的身影遍布全球。
一、日本川崎重工大量购买奇瑞发动机
从2013年6月起,一则新闻在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日本重工业巨头川崎重工,竟然与中国车企奇瑞签订了一份SQR372发动机批量供货协议。
这家以严苛标准著称的日企,将从一家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口发动机产品!
起初,川崎重工计划从奇瑞引进的发动机数量并不算大,首批订单仅为7000台左右,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合作竟“一发而不可收拾”。
据统计,截至2021年,川崎重工从奇瑞累计采购的发动机数量,已经超过了30万台!如此大规模的订单,即便放眼全球汽车产业,也属罕见。
日本人为何青睐“中国芯”?这个问题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要知道,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日本企业一直被视为标杆,他们对产品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能入其法眼的供应商,通常都是业内翘楚。
奇瑞虽然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似乎还难言顶尖。那么,川崎重工缘何会做出如此选择?
奇瑞首批出口日本的SQR372发动机,是一款三缸0.8L的小排量产品,虽然动力性能一般,但胜在油耗低、成本优,非常适合满足日本国内农用机械和微型车的需求。
当时,日本本土小排量发动机产能有限,本田、丰田等巨头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更大排量、更高端的车型开发中,于是奇瑞这款可靠实惠的小钢炮,正好填补了日企的市场空缺。
经过多年深耕,奇瑞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发动机研发制造经验。后续投放海外的产品,也从最初的小排量机型,拓展到了涵盖1.6L、1.8L、2.0L等主流排量的中高端产品。
自主研发的ACTECO系列发动机,以高效、节能、环保著称,不仅单独出口到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还搭载在路虎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整车上,供全球市场使用。这些事实,展现出奇瑞发动机,媲美全球一流的“硬实力”。
从航天到深海,从汽车到通航,奇瑞正向着全域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不断进发。
二、日本车企为何青睐中国发动机?
奇瑞最早出口日本的SQR372发动机,是一款小排量产品,虽然动力性能一般,却有着低油耗、低成本的显著优势。
SQR372正好切中了日本农机、微车市场的痛点。日本每年对小型农用机械的需求量很大,长期以来,日企在小排量发动机领域投入有限,本田、丰田等巨头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乘用车发动机的开发上,市场上缺乏既省油、又经济实惠的替代选择。
大家从奇瑞进口SQR372发动机,就是看中了它高性价比的特点。川崎重工内部人士田中浩介说,它的技术成熟度高,可以直接装配在收割机、微耕机等农机上使用,况且功率只有2%,完全符合日本农机市场的可靠性要求。
如铃木奥拓、本田N-ONE等畅销Kei car,搭载的就是排量0.66L的小型发动机,而SQR372的0.8L排量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资深汽车分析师中野贵雄指出:提到日本微车,大家想到的可能是本田、铃木这样的大品牌,其实这些厂商自己并没有0.6-0.8L这个级别的发动机产品。
多年来,他们主要依靠菲亚特、大众等外企供货,奇瑞的SQR372横空出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除了切合市场需求,奇瑞发动机的成本优势,也是日企青睐的重要原因。据业内人士估算,以SQR372为例,奇瑞的供货价格比日本同类产品低20%-30%,这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制造业规模,以及不断攀升的自动化水平所带来的规模效应。
对于日本车企而言,小排量发动机市场利润太低,投入产出比较差,中国车企基于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有条件通过“薄利多销”获得利润。
日本车企从中国购买发动机,等于把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外包出去,将重心放在整车开发等高附加值领域是一个双赢之举。
日企大举“买买买”中国发动机的行为,不仅仅是出于成本考虑,更是基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已形成的综合优势。
中日两国在汽车产业链上的互补性很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在零部件领域具备规模和成本优势,日本在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又走在世界前列,两国企业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做大蛋糕。
日本汽车工业要想在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开放式创新,奇瑞等中国车企将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伙伴。
三、奇瑞发动机的崛起之路
1999年,当奇瑞决定涉足发动机领域时,国内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当时,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基本被外企垄断,面对零基础的窘境,奇瑞只能另辟蹊径,花重金从欧洲购买二手生产线。
当生产线运抵芜湖时,德国专家们感到很意外。时任奇瑞动力总工程师的万经理回忆道,他们原以为中方只是想囤积几台设备,却没想到大家真要自己组装生产线。
组装难题很快摆在了奇瑞面前。按照合同,卖家只负责将生产线运到中国,具体安装调试都得买家自己来。
无奈之下,奇瑞只得自己摸索。工程师们白天拆开图纸研究,晚上去车间试错,经过3个月的连续奋战,一条从德国淘来的二手生产线,终于在中国土地上复活了。
1999年5月18日,在芜湖奇瑞发动机分公司内,一台银色的奇瑞发动机在试验台上点火成功,缸体上CHERY的Logo格外醒目,这是中国第一台自主品牌发动机,见证了民族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起步。
虽然投产了,但大家心里清楚,这条生产线只能算个“学习工具”。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坦言,买来的毕竟是别人淘汰的设备,代表的是过去式,大家必须掌握自主研发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站起来。
2001年,他们斥资10亿元和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开发了ACTECO系列发动机。这个决定,被同行认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要知道当时奇瑞的整个资产也不过20亿元,这么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在全球汽车界都是罕见的。
和AVL的合作,让大家初步掌握了一些现代化造发动机的技术。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赵国忠说,大家参与了从设计到工艺制定的全过程,学到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可变气门等先进技术,这些都成为大家后续自主研发的“看家本领”。
2009年,奇瑞在第二代ACTECO发动机上实现了曲轴一体化设计双腔喷射等多项原创性突破,发动机的性能和油耗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这标志着奇瑞在发动机研发上已初具规模。此后,从第三代开始,ACTECO发动机实现了100%自主知识产权,奇瑞也一跃成为国内少有的全系自主发动机车企。
对于整车厂来说,三大总成(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是核心竞争力。汽车行业资深观察家张志勇指出,能够实现发动机的完全自主化,奇瑞更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大幅降低了整车成本,更为奇瑞走高端路线奠定了基础。
2017年,奇瑞成功研制出SQRF4T16发动机,一举拿下了欧盟、北美的排放认证,这是中国品牌发动机首次达到欧六、美国Tier3这样的顶尖排放标准。
同年,这款发动机搭载奇瑞最新的SUV车型瑞虎8下线,助其一举跻身20万元级SUV市场。
在发动机领域的持续发力,不仅让奇瑞收获了口碑,也在国际舞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早在2006年,奇瑞就开始给意大利菲亚特代工生产1.6L和1.8L的发动机。菲亚特对奇瑞发动机的精工品质赞不绝口,双方高峰期的年供货量达10万台。此后,随着ACTECO自主发动机的成熟,奇瑞开始在全球市场越战越勇。
截至目前,奇瑞已与全球20多个整车厂建立了发动机供货关系,客户名单覆盖通用、大众、菲亚特、标致雪铁龙、铃木等众多国际知名车企。1.8DVVT、1.5TCI、1.6DVVT等主流机型,供不应求、全球畅销,成为各大车企争相抢购的网红产品。
在业内,奇瑞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专家”。美国《汽车新闻》记者帕特里克·塞奇说,10年前,没人相信中国车企能在短时间内突破发动机核心技术,奇瑞做到了!
它还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发动机领域的垄断,实现了对欧美日韩的逆向输出,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说常规燃油车领域奇瑞已占据一席之地,那在智能电控、新能源等前沿技术上,奇瑞更是先发制人、快人一步。
在纯电动方面,奇瑞从2017年就开始量产电驱动总成,借助多年在电机、电控领域的技术储备,奇瑞迅速掌握了电驱系统集成和匹配的核心能力。
如今,奇瑞已经建成年产20万台电驱动总成的生产线,掌握了永磁同步电机、集成式电驱动等一批卡脖子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领域奇瑞依然没放弃在发动机上的创新,他们针对增程式新能源车型,开发了代号为EF12的转子发动机。
结语
从一台银灰色的国产发动机点火成功,到硬核实力征服全球车企。奇瑞的逆袭之路,大家看到的是中国制造一步步走向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的蜕变历程。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转发、点赞支持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