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发布。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海外子公司跨境融资服务新模式、前置环保体检套餐模式……这些创新成果,有的是基于安徽省产业布局的探索,有的是对简政放权的政务服务理念的“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创新案例中,有不少来自联动创新区。从试验区到联动创新区,“盆景”变“风景”,折射出安徽的创新活力、干事拼劲。
44项全国首创成果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往往面临着科技成果估值、市场需求对接等一系列难题。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群体应运而生。技术经理人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被形象地称为科技与产业之间的“红娘”。
“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是此次入选的创新案例之一,即将传统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由7∶3的比例调整为7∶2∶1,其中70%给科技原创发明团队,20%作为留存收益给研发机构,其中10%作为技术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放入其成立的合伙企业。
看似简单的比例调整,影响力可不小。合肥创新院技术转化部主管唐浩峰介绍说:“此前,新型研发机构的激励措施局限于薪酬激励模式,难以留住高质量人才。”通过股权激励模式,技术经理人从原来的中间角色转变为科创合伙人,大家一起参与到企业成果转化创业过程中,共担风险、共创收益,收益所形成的长期激励,对人才更具吸引力,黏性更强。
合肥片区对标国际经验,在全国率先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填补了国内对技术经理人进行股权激励的制度空白。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不断增强,汽车企业纷纷通过在国外建厂投资的方式来获得境外先进技术、学习经营管理模式和提升海外市场份额。车企境外子公司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向境外银行申请贷款操作难度大,往往因融资问题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芜湖片区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为跨国车企的海外子公司创新设计了跨境融资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境内、境外金融机构作用,突破内部授信政策和操作办法的规定,探索金融产品组合,创新授信准入和贷后管理,有力地支持了汽车产业“走出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来自芜湖片区的创新案例“海外子公司纯信用融资+”模式为全国首创,具有很强的突破性。据芜湖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传统模式下,不仅程序繁琐,一笔业务从开始办理到境外子公司获得贷款需要3个至4个月时间。在创新案例模式下,不仅时间缩短到15天,且无需通过境外子公司周转,无需占用境内核心企业授信额度帮助境内核心企业直接从境内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款项,有效改善了境内核心企业现金流。
获批建设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这样的制度创新案例不胜枚举。目前,已累计探索形成了制度创新成果221项,其中44项为全国首创,11项在全国推广。
联动创新区敢闯敢试
设立联动创新区,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项务实的创新探索。
为放大安徽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2021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亳州、阜阳、滁州、马鞍山、宣城、安庆6市设立第一批联动创新区。2022年4月,淮北、宿州、淮南、六安、铜陵、池州、黄山7市设立第二批联动创新区。
自此,安徽形成了“3个自贸试验片区+13个联动创新区”全省协同发展的局面。
联动创新区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学习复制来自自贸试验区的先进成果。设立以来,13个联动创新区认真梳理国家278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安徽自贸试验区首批44项、第二批80项制度创新成果,结合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均做到应复制尽复制,可复制推广完成率为100%。
学着学着,联动创新区也不再甘于只当“后来者”,在一些制度创新上也当起了“先行者”。在第三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中,来自安庆联动创新区和滁州联动创新区的两个案例成功闯入。
安庆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是安徽省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为解决整车通关效率较低、物流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安庆海关会同安庆联动创新区提出“进口整车检验监管流程再造新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采用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优化检验监管流程,减少进口整车在口岸和综保区间的短驳次数,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建立整车保税、监管查验、关税核缴“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实现进口整车随到随验、快检快放。
数据更具说服力——该创新举措使每辆进口整车的短驳次数减少2次;每批次进口整车进入国内市场销售由以前的7个环节缩短至5个环节,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时间也相应提前了3天至5天。以进口汽车平均货值70万元、年进口车辆2000台测算,每辆车资金成本可减少约1000元、运输成本可减少约500元,年节约成本300万元。
来自滁州联动创新区的“税链通”税务治理新机制,聚焦服务产业链。针对光伏、半导体、合金材料等八大重点产业,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链助理、一名税管家”工作推进机制,根据产业链特点为企业提供4类12项定制化服务举措,以精细化服务满足企业的个性化涉税业务需求。
“税链通”服务机制率先在天长市试点,试点成功后滁州复制推广。实施以来,为链上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3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2.8亿元,授信业务办理时长压缩50%以上。
持续推进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安徽的对外开放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接下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如何进一步发挥具有更大自主改革权的优势?这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面对新一年新机遇,自贸试验区要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发挥优势,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各片区要在谋划改革试点时就要把系统性的文章做足,将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资金、通道、人才和数据等领域改革任务进行一体研究,使各方面改革目标相互兼容、举措相互配合、政策协调一致,发挥“1+1>2”的效果,这样才能达到综合试验的效果。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摸到什么案例就报什么创新,各片区、联动创新区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必须目标明确,要根据战略定位和本地实际,明确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争取每年都能推出1项至2项真正具有示范作用的首创性举措。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改革不是让个别企业受惠,有几笔业务跑通就算落实了,而是要看是否产生了可推广的经验、有实实在在的示范效应。各片区、联动创新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要在任务落实中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省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
安徽自贸试验区,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还会有怎样的新突破,还能探索出哪些类似于让技术经理人持股这样深刻改变现状的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成果?值得期待。
来源:安徽新闻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