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靖康之变时逃到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继位,之后南渡重建赵宋政权。

宋高宗害怕将领得胜回朝会专横,难以控制,也担心钦宗可能的归期挑战自己的皇统,在1138年他任秦桧为相,向金求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朝廷多数主和派骨子里的软弱心态导致能收复的中原最终沦陷,此后南宋就一直被迫在秦岭淮河以南与金朝对峙。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高宗以亲王介弟,纂承遗统, 而崇信奸回,播弃元老,两河沦陷,关辅雕残,窜诒海滨,几于倾覆。
史略:建炎初,两河州郡,多为宋守。 又召李纲为相。 纲首劝帝一至京师,见宗庙,以慰都人之心。 又言河北、河东,国之屏蔽,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 请置招抚司于河北,经制司于河东,全复州郡。 时黄潜善、汪伯彦用事,劝帝幸东南,帝意遂决。

【译文】宋高宗赵构身为皇族亲王和皇弟,继承了皇位,然而他却崇信奸邪,排斥元老,导致黄河和淮河流域沦陷,关中和辅州因战乱被严重破坏,自己也被迫流亡海滨(临安),几乎到了国家被倾覆的地步。

《史略》记载:建炎初年(1127年),两河地区的州郡大多还是在宋朝守御下。

当时朝廷又召李纲为相。李纲首先劝宋高宗亲自到京师,参拜宗庙,以安慰都城百姓的心。

李纲又进言说:河北、河东是国家的屏障,只要稍稍料理,中原就可以保住,东南也可以安定。

他请求在河北设置招抚司,在河东设置经制司,以收复各州郡。当时黄潜善、汪伯彦当权,劝赵构到东南去,宋高宗的主意就定了。

纲言:「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 方今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 若委中原而去,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地,盗贼亦将蜂起,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 今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以示不忘故都之意。 夫南阳光武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 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河、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三都 可以遣救援。 暂议驻跸,乃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 若顺流而适东南,固甚安便,第恐一失中原,东南不能必其无事,虽欲退保一隅,不可得也。 」既而李纲罢去,帝如扬州,纲所规画,悉皆废弃。

【译文】李纲说:“自古以来,中兴君主,如果从西北地区兴起,就足以占据中原并且拥有东南地区;如果从东南地区兴起,就不能再收复中原和拥有西北地区

现在皇上巡幸的地方,关中最好,襄阳次之,建康最差。

如果放弃中原而去,不仅金人将乘虚骚扰内地,盗贼也将蜂拥而起,跨州连县,陛下即使想回到都城,也不可得了。

现在纵然不能实行上策,也应当到襄阳、邓城去,以表示不忘故都的决心。

南阳是汉光武帝兴起的地方,有高山峻岭,可以据守;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

西邻关中平原,可以召集将士;东达江淮流域,可以运输粮食;南通荆河巴蜀,可以取得物资钱财;北距三都,可以派遣救援。

暂时在那里驻扎,然后再回汴都,这是最好的策略。

如果顺着长江下游到东南去,固然很安逸舒适,可一旦失去中原,东南也不能保证没事,即使想退守小地方,也不可得了。”

不久李纲被罢相,宋高宗到扬州去,李纲所规划的,全部被废弃。

金人分道入寇。 粘没喝自云中下太行, 由河阳渡河,攻河南,分遣兵攻汉上;讹里朵、兀术等自燕山由沧州渡河攻山东,分兵趣淮南;娄宿、撒离喝等由河中渡河攻陕西,陷潼关, 入永兴,京邑州郡,相继残破。 三年,金人陷徐、泗诸州,遂逾淮而南逼扬州。 帝仓卒渡江,至镇江,复走杭州。

【译文】金人分路向南宋入侵而来。粘没喝从云中路经太行山南下,由河阳渡过黄河,攻取河南地区,又分兵攻击汉上;

讹里朵、完颜兀术等从燕山经过沧州渡过黄河攻山东地区,又分兵赶往淮南地区;

娄宿、撒离喝等由河中渡过黄河攻击陕西,攻陷潼关,进入永兴,京城和各州郡,相继被破坏了。

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攻陷徐州、泗州等地,然后越过淮河南下进逼扬州。

宋高宗仓促渡过长江,到达镇江,之后又逃往杭州。

时和州防御使马扩应诏上书曰:「今若西幸巴蜀,用陕右之兵,留重臣使镇江南,抚淮甸,破金贼之计,回天下之心,是谓上策。 都守武昌,襟带荆、河,控引川、广,招集义兵,屯布上流,扼据形势,密约河东诸路豪杰,许以得地戍守,是为中策。 驻跸金陵,备御江口,通达运漕,精习水军,厚激将士,以幸一胜,观敌事势,预备迁徙,是为下策。 其倚长江为可恃,幸金贼之不来,犹豫迁延,候至秋冬,金贼再举,驱虏舟楫,江淮千里,数道并进,方当此时,然后反悔,是为了无策。 」不报。

【译文】当时和州防御使马扩应诏上书说:“现在如果向西到巴蜀去,利用陕右的兵力,留下重臣镇守江南,安抚淮甸,破坏金贼的计策,挽回天下人心,这是上策。

如果守住武昌,依靠荆河,控制川广,招集义兵,驻扎在上游,利用地形,秘密相约河东各路豪杰,许给他们得地戍守,这是中策。

如果驻扎在金陵,防备江口,通达运输,精心训练水军,重赏激励将士,以期求得一次胜利,观察敌人的形势,预备迁徙,这是下策。

如果倚仗长江,侥幸金贼不会过来,犹豫不决,等到秋冬,金贼再来,驱使虏贼的舟船,江淮千里,数道并进,等到那个时候,再反悔也就没辙了。

赵构不答复。

未几,兀术复分兵南寇。 一自蕲、黄入江西,由江州而南,西至潭州,悉见屠灭;一自滁、和入江东,陷太平、建康,自广德趣临安。 帝航海远避,金人进陷越州、明州,又陷定海、昌国县, 以舟师追帝于章安, 不及。 兀术乃掠临安,由秀州而北,陷平江、常州。 至镇江。 韩世忠扼之于金山, 兀术危窘,仅而得济。 其湖南之军,亦由荆门而北, 为牛皋所败。 自是不敢复渡江矣。

【译文】不久,完颜兀术再次分兵南侵。一路从蕲、黄进入江西,由江州向南,西到潭州,所过之地百姓被屠杀殆尽;

另一路从滁州、和州进入江东,攻陷太平、建康,从广德赶往临安。

赵构乘船出海避难,金人攻陷越州、明州,又攻陷定海、昌国县,用水军在章安追赵构,没有追上。

完颜兀术抢掠临安,由秀州向北,攻陷平江、常州。

到了镇江,韩世忠在金山阻击他,完颜兀术处境危险,勉强才逃过了长江。

他湖南的军队,由荆门向北,被牛皋打败。

从此金人就不敢再渡过长江了。

然中原羣盗,乘机剽掠,割据州郡,所在链接,而江淮、湖湘以及闽越、岭表,悉为盗薮,强者或连数郡。 李成据有襄、汉,杨么据有洞庭, 皆结连北寇。 么欲顺流东下,成欲自江西陆行趋浙与么会。 又曹成据道、贺,北连豫章;范汝为据建州,逼近行在;皆为肘腋患。 岳飞、韩世忠等竭力讨之,久而得平。

【译文】此时中原的盗贼乘机剽掠,占据许多州郡,在各地建立起联系,江淮地区、湖湘地区以及闽越、岭南等地,都成了盗贼的巢穴,强的盗贼甚至占据好几个郡。

李成占据襄阳和汉阳,杨么占据洞庭湖地区,他们都勾结北方的敌寇。杨么想顺流东下,李成想从江西陆路到浙江与杨么会合。

此外,曹成占据道州和贺州,向北和豫章地区的敌寇相连;范汝为占据建州,威胁着赵构驻跸地方的安全,他们都是南宋的内患。

岳飞、韩世忠等人竭尽全力讨伐他们,很久才平定这些贼寇。

端倪解析:

端倪解析:

金朝攻灭北宋后,1127年五月初一,康王赵构被拥立为帝,此时宋朝仍然控制河南与关中地区。

金朝闻讯后派兵南下,意图灭亡宋朝残余势力。赵构害怕极了,逃到建康。

与此同时,中原抗金队伍四起,开封留守宗泽等人坚决抵抗金军,宗泽一直主张渡黄河出击金朝,但赵构一味偏安江南,宗泽最后忧愤而死。

金朝于1130年派遣完颜兀术南下,一度渡过长江,直逼临安,将宋高宗追到海上。

金兵在烧杀抢掠一番后撤军,途中在黄天荡之战被宋将韩世忠截击围困四十日之久,直至金军趁大风日火攻才逃过宋军防线得以幸免。

同年秋,完颜兀术率大军攻打川陕,意图在宋朝防线西部打开缺口,然后从四川顺长江流而下。

宋金两军战于富平,宋军战败,大将吴玠夺得兵权,在重整宋军后,先后在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和仙人关之战中大破金军,这也是宋金战争中金军最大败绩。

宋高宗赵构在南宋建立之初的对金政策,主要是以和为主,这种政策有其两面性。好的一面是让自己的偏安政权得以稳固,坏的一面就是故步自封了。

赵构的政策制度也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极大影响了南宋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他一心偏安,无心北伐,只想与金人缔结和约,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金朝达成绍兴和议,对金称臣。

这也导致了宋朝中原地区的彻底沦陷,北面疆土被金朝夺去,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格局。

这也是中国历史的第二个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