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是否发现,无论是餐饮行业还是电商市场,生意都越来越难做了?尤其是餐饮业,很多商场里,饭点时忙得只是个别几家,剩下的店铺几乎没人光顾。消费者似乎突然变得“抠门”起来了,连双十一的销售数据都开始“不敢”公布,曾经的创纪录的豪言壮语早已消失不见。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消费疲软,难道只是个别城市的现象?
根据最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2024年1-11月,全国的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3.5%,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细看北京和上海的数据,北京2024年1-11月的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2.8%,上海也下降了3.1%。这些大城市的消费能力居然出现了下降,难道是因为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力挺全国消费水平?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无论是餐饮行业的低迷,还是电商市场的萎缩,都透露着消费者信心的不足和消费动力的减弱。这种局面,也让人不禁思考:难道现在连大城市的消费者都开始“不愿花钱”了吗?
房地产的变化:公摊面积被“取消”!
在消费市场疲软的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来,一个备受争议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多个城市开始取消公摊面积!这个在房地产交易中“神秘”存在的公摊面积,似乎终于迎来了“改革”的时刻。
回想过去,很多购房者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但实际可用面积往往只有70多平,剩下的部分都被“公摊”占去了。这些“公摊”面积包括电梯间、楼梯间、走廊等,购房者不得不为这些不可实际使用的空间支付高额费用。这一现象,早就让不少购房者心生不满。你花钱买了房,结果大部分空间却不属于自己,想想就觉得不值。
政策变化:取消公摊面积成趋势
为了回应公众的呼声,国家已经做出了积极部署。自2023年3月1日起,《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正式实施,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建筑面积计算时不再包含“公摊”部分。此举直接影响了楼市的交易规则,让购房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真正得到的居住空间。
这一政策出台后,重庆成为了首个在部分新楼盘试点取消公摊面积的城市,试点楼盘一经推出,市场反应相当热烈。虽然换算成套内面积后,楼盘的单价看似略有上升,但因为购房者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真正购买的可用空间,性价比反而提高了。除了重庆,肇庆、湘潭、衡阳等地也纷纷宣布取消公摊面积,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改革。
消费市场与房地产的“共振”
从餐饮行业的低迷到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这两者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互为映照。在消费疲软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透明”和“公平”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公摊面积的取消正好顺应了这一趋势,让购房者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花的钱买到了什么。而餐饮行业的难做,也反映了消费者在花钱时的谨慎和精打细算。
房地产市场的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对购房者利益的重视,也显示了市场规则逐步向公平、透明的方向转型。而这一趋势,或许也是消费疲软的原因之一——在一个更加理性和透明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更加关注价格与价值的匹配,不再盲目消费。
目前,消费市场的低迷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动都提示我们,消费和投资决策正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公摊面积取消的政策不仅为购房者带来了更多的知情权,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消费者在逐渐“觉醒”,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价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