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朋友多条路。
出门在外,有几个帮忙的朋友,事情就容易多了,哪能一直单打独斗呢。
春秋时的孔子,也是这样想的。
他在少年的时候,就希望能够得到鲁国的权臣的重视,于是去参加季氏组织的聚会。在门口,季氏的家臣阳虎,就拦住了孔子,说:“你不在邀请名单之内。”
孔子吃了一个闭门羹,灰头土脸地离开。
过了几年,阳虎叛上作乱,而孔子此刻已经小有名气。阳虎就拉拢孔子,还送来烤乳猪,作为礼物。
孔子拿着礼物,忐忑不安,如拿到烫手的山芋。
按照礼节,孔子需要回礼;看阳虎的人品、野心,孔子不想和其扯上关系。
经历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孔子慢慢发现,交朋友的最好方式,不是聚会、送礼,而是做到以下几点。
01
“德不孤,必有邻”:立德,别人才愿意靠近你。
德,不仅仅是德行,还是德育,处事的能力。
当一个人德高望重的时候,根本不愁没有朋友。很多正能量的人,会主动靠近。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能够举起城门,保护将士,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敬佩。孟子也为其点赞:“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像老虎一样有力气’的人。”
平时你多做好事,读书。再去社交,那就水到渠成,并且遇到的都是正人君子。
0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卑,别人才愿意搭理你。
孔子遇到一个孩子,拦住了去路。
孔子不烦恼,而是走下马车,和孩子交谈,学习孩子的一些处事方式。
一个大人一个孩子在一起,就特别开心。
很多人喜欢吹捧自己,因此别人听了,就很不舒服。也许别人会迎合几句,那也是言不由衷,骨子里是嫌弃的。
你出门的时候,喊一句“喂喂”,人家是不会搭理你的。就是问路这样的小事,别人都不想说,也许会故意糊弄你。
你说“请、你好、打扰”之类的词语,别人会停下脚步,告诉你需要的东西。
做人越是低调,结交的朋友越多。并且你发现,周围的朋友,都有缺点,但是他们的优点也特别明显。你也学会了用人之长。
0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随人,别人才愿意尊重你。
有一天孔子去了武城。
他的学生子游在武城做县令。
到了城里,孔子听到音乐的声音。这是礼乐的教育,在当年一般是大城市,诸侯才用会这样的教育方式。
孔子觉得,太小题大做了,就说:“杀鸡焉用牛刀。”
子游说:“老师,你曾经说过,礼乐是爱护百姓的。我觉得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啊。”
孔子就主动服软:“我刚刚是开玩笑的。”
人与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一个道理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果你强词夺理,非得要对方如何,你的言行就会被人嗤之以鼻,甚至会有冲突。
你若是跟追对方的言行去说,去做,那么你很快会发现,自己也有了共情力。大家在一起,步调是一致的。
要别人尊重你,前提是你先尊重人,而不是认为你高人一等,坐等优待。
04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公正,别人才愿意佩服你。
很多兄弟姐妹,因为父母偏心,气愤不已,后来就有了家庭内耗。
很多亲戚,嫌贫爱富,于是就有一些人,被认定为“势利眼”。
如果能够公平对待,关系就好多了。
孔子的学生原宪,家徒四壁。另一个学生子贡,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子贡骑大马去拜访原宪,看到这穷样子,嘲讽了几句。
孔子对子贡,严肃批评,还认为,学问是没有高低贵贱的。
秦朝末年,有一个叫陈平的穷人,帮厨镇上的人分肉,非常公平,被大家点赞。一个富人把自己的孙女,许配给陈平。
后来,陈平跟随刘邦,成为了西汉开国功臣。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你不要以为自己的决定,就是公正的。应该看法律,社会道义,家庭规矩等。
你和人在一起,用好了规则,也做到了公正,那么人就会愿意长期和你交往,成为朋友。
比方说,你和朋友做生意,收入分配公正,这关系会很长久。
舍去一份私心,带着一份公心,人人都能顺心。
0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放下,别人才愿意包容你。
很多人喜欢计较,把过去的成功当成范本,让人学习;把失败当成怨气,处处抱怨。
聪明的人,让过去的过去,让将来的将来;让自己做自己,让别人做别人。
春秋时,楚王丢了一把弓,怎么也找不到。
楚王说:“没事,弓就掉在楚国境内,就算有人捡到,也是楚国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孔子知道这件事之后,说:“楚王格局不够大,应该是天下人捡到了。”
做人,放下烦恼,也不苛求什么都有预定的结果。这样就能够重新开始了。
每一天都是新的,待人的关系也是新的。那就是有过节的人,也会重新建立关系,成为朋友。
你放过了他人,他人自然会放过你。格局大小,都是互相的。
06
子贡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老师孔子,如日月一样,散发光芒和温暖,因此到任何地方,有任何遭遇,都有朋友,都会遇到贵人。
如果你想要交朋友,就别总是用虚假的套路了,积极修正自己,做一个有能力,格局大,尊重人,谦卑的人。
你有多好,周围的朋友就有多少。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