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各地在黎玉等人领导下举行了大大小小的起义,在各地建立了无数抗日武装,短短一年时间发展至数万人,但是这些抗日武装大多数装备简陋、番号不统一,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抗日武装。所以急需要八路军派出一批优秀的红军指战员以及主力部队挺进山东,协助山东各抗日武装进行整编。

八路军挺进山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两批干部大队先期挺进山东,第二个阶段是八路军115师主力挺进山东,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的部队主要有5支主力部队。下面分别介绍八路军不同阶段挺进山东的具体情况。

山东纵队主要负责人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阶段: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一年,八路军主力部队主要在山西作战,还没有来得及挺进山东,所以第一年主要派出了两批干部队挺进山东,协助山东的抗日武装进行整编。

第一批:1938年春,西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郭洪涛率领50多名红军骨干挺进山东,开始着手整编山东各抗日武装。1938年6月,延安多次致电郭洪涛,将山东各抗日武装整编为八路军,番号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随后山东各抗日武装改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X支队,这次山东各抗日武装有了初步的番号,为后续整编为山东纵队奠定了基础,整编后的五个支队及其他抗日武装达到3万多人。

黎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批:1938年8月,张经武、江华、吴克华、胡奇才等原红军将领以及一批抗大、陕北公学的学员160多人组成第二批挺进山东的干部队,组成八路军鲁东游击纵队,这个游击纵队指挥部就是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的前身。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委,这160多人编成干部大队,由胡奇才担任大队长。8月中旬,张经武、黎玉等人率领这支干部大队从延安出发,11月底抵达山东沂水,并在当年12月组成山东分局。

张经武(左)、黎玉(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底,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各支队为基础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委,山东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10个支队又3个团,共计25个团,共计2.5万人,此外还有一万多人的游击队,总计3.5万人。

第二阶段:山东各抗日武装建立后急需主力部队支援,1938年4月,黎玉去延安汇报山东抗日武装的情况,提出派一个主力团去支援山东抗日武装,总部认为应该派更多的人去,1938年11月,延安致电八路军前方指挥部,派陈、罗二人率领师部及343旅主力去山东。其实早在陈罗率领师部挺进山东前,已经有一部分八路军主力部队陆续抵达山东,后续还有其他主力部队挺进山东,八路军挺进山东的部队主要为一一五师,前后分五批挺进山东。

陈、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批: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1938年8月,萧华率领343旅旅部百余人从山西出发抵达冀鲁边区,与先期抵达的一一五师第五支队会合,随后第五支队、一二九师津浦支队以及当地抗日武装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该纵队编成两个支队,所以挺进山东的八路军部队中还有一部来自一二九师。

第二批: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1938年11月,总部电令343旅主力(685团和686团)挺进山东,八路军一一五师343旅685团主力在彭明治等人率领下先期出发,于12月底抵达湖西地区,与山东纵队一部合编为了苏鲁豫支队。

第三批:一一五师师部及686团主力

1938年12月,陈、罗二人率师部及686团主力挺进山东,1939年3月初,该部进至鲁西地区,杨勇率领686团一部留在该地区创建根据地,陈光率领主力继续东进至泰西地区开辟根据地。第二批和第三批是八路军挺进山东的主力中的主力,这两个团以及师直属队占到了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的一半以上,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中央红军主力编为685团和686团以及一一五师独立团三个团,三分之二都挺进到了山东。

陈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批:八路军冀鲁豫支队

1939年3月,八路军三四四旅 代旅长杨得志率旅部百余人到达鲁西南,与当地抗日武装整编为了冀鲁豫支队。1940年3月,黄克诚率领第二纵队(该部是以344旅主力以及多支山西抗日武装合编)抵达冀鲁豫地区,与冀鲁豫支队合编为新的第二纵队。两个月后,黄克诚率领一部南下,另一部在继续留在冀鲁豫巩固抗日根据地。

该部挺进山东后基本上单独开辟抗日根据地,没有和山东纵队合编。但是344旅旅部百余人抵达鲁西南后与当地抗日武装合编,整编为了几个大队四五千人,年底发展至上万人。

第五批: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支队

1940年5月,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支队(三个团)在支队长陈士榘率领下从晋西出发挺进山东,于1940年10月抵达山东。一一五师独立支队是以343旅补充团为基础,与晋西几个游击队合编的支队,这是最后一批挺进山东的部队。

1938年秋至1940年秋,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大部(除了独立团)陆续挺进山东,344旅主力一部留在冀鲁豫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另一部南下支援新四军。343旅主力以及师直属队陆续与山东纵队各部合编,经过多轮整编,山东纵队和343旅组建整编到了一起。

由此可见,挺进山东的八路军主力部队(注:刚改编为八路军时的4.5万人)至少有万余人,差不多占到老八路中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一批改编时没有编入八路军的红军骨干也陆续抵达山东,这也是挺进山东的八路军当中的重要部分,这部分先期抵达充实到了山东纵队中。

总结: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个师主力部队开赴山西前线后,除了各主力部队就地扩充外,华北各地原来的组织也组织起多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各种名义的都有。大批抗大学员(这些学员大多数都是之前的红军将领)奔赴抗日前线,随着抗大学员的加入,许多抗日武装组建正规化,番号也组建改称为八路军,也有些直接与八路军主力部队合编。

八路军经过三年的发展,1940年达到四十万人,这当中有一大半都是抗战爆发后当地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后来编入了八路军,这离不开各地的地下党的努力,特别是山西、河北、山东三地。要知道八路军主力部队是在1938年年底至1940年才陆续抵达山东,早在主力部队到达山东前,当地就已经拉起了数不清的抗日武装,主力部队到达后,这些抗日武装陆续与八路军主力部队合编,在老部队和抗大学员们的帮助下,这些抗日武装也逐渐成为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