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液经法图讲记2:还原中药的五行属性

根据现行的药性记载,在所有的中药里,辛味、苦味和甘味是比较多的,酸味和咸味是比较少的。其中,尤其是咸味中药为最少见。

但是呢,五行循环往复,任何一行都不应该有特殊性。所以,目前咸味中药少见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例如说,很多原本应该味咸属火的中药,因为我们认识不到位,所以在传承过程中,就标注了其他药味。随着千百年的积累,慢慢地,这个错误的药味认识反而被固定下来,成为“正确”的了。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大黄,我们之前给大家说过。

但是呢,本节课不讲大黄,而是讲另外一个中药,另外一个更为经典的咸味中药,那就是旋覆花。

旋覆花的药性记载非常有意思。在《神农本草经》中,旋覆花的药性是“味咸、温”,是一个标准的咸味药,而且是单一药味的咸味药。但是到了现在,旋覆花的药性记载就变了。现行的《中国药典》和《中华本草》,对旋覆花的记载都是“苦、辛、咸,微温”。

也就是说,旋覆花从一个单一的咸味药,变成了一个苦辛咸兼有的复合药味中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旋覆花(图源网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就是我们认识的不到位。

大家知道,关于咸味的作用,目前的认识是“咸能软能下”,也就是能够通便泻下和软坚散结。按照这个理解,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旋覆花的功效。例如,旋覆花能够行水,能够降气,这都无法从“咸能软能下”的角度解释。

所以,为了更好的解释旋覆花的功效,后世的医家引入了苦味和辛味,形成了现在的复合药味。甚至,历史上还曾经为旋覆花引入过甘味,例如,《药性论》就记载旋覆花“味甘,无毒”。

但是,如果我们从“汤液经法图”的角度,完整地、严谨地认识咸味的作用,并且以这个咸味的作用去理解旋覆花的功效,那么,就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根据“汤液经法图”,咸味中药具有三方面的功效,其一是补心,治疗心虚病证;其二是泻肺,治疗肺实病证;其三是润肾,治疗肾虚或肾实病证。实际上,旋覆花的功能主治,正好符合咸味药的这三方面功效。或者说,旋覆花是一个既能补心、又能泻肺、还能润肾的标准咸味药

具体来看:

其一,根据《辅行诀》的记载,小补心汤用于“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大补心汤用于“心中痞满,气结在胸”,小补心包汤用于“心中动悸,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噫”,大补心包汤用于“怔忡如车马惊,干呕气噫,时或多唾”,这些都是心虚病证的表现。

而旋覆花正好可以用于治疗呕吐噫气和胸痞胁痛,代表性的方子就是旋覆代赭汤。《神农本草经》记载旋覆花“主结气胁下满,惊悸”,《名医别录》记载旋覆花“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药性论》记载旋覆花“主肋胁气”,《汤液本草》记载旋覆花“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都是在描述这个功效。

所以,这些功效就是旋覆花味咸补心的体现。当然,《辅行诀》收录的大小补心包汤,组方中就直接使用了旋覆花。

其二,咸味除了能够补心,还能够泻肺,用于肺实证。根据《辅行诀》的记载,“肺虚则鼻息不利,肺实则喘咳,凭胸仰息”,所以,肺实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咳嗽痰喘。

而旋覆花恰恰具有降气消痰,治疗咳喘痰多的功效。由于旋覆花能消痰,所以常用于痰浊阻肺造成的咳嗽,根据患者的寒热表现,临床往往配伍苏子、陈皮、桑白皮、瓜蒌、半夏、前胡等中药,以实现良好的祛痰效果。

这就是旋覆花味咸泻肺的体现。既然是泻肺,那就不能用于肺虚所致的干咳燥咳,所以,《中华本草》记载旋覆花“阴虚劳嗽禁用”。

其三,咸味还具有润肾的作用,用于治疗肾水方面的疾病。那么,旋覆花有没有这方面的功效呢?

对,有的。《中国药典》记载旋覆花“行水”,《神农本草经》记载旋覆花“除水”,《名医别录》记载旋覆花主“膀胱留饮”,《医学入门》记载旋覆花“逐水”,就是提示其能够治疗肾水疾病。《本草汇言》中还记载了一个治疗小便不利的效方,就是用“旋覆花一握,捣汁和白酒服”。

也就是说,旋覆花同样具有味咸润肾的作用。

所以,旋覆花的功能主治,其实都可以用咸味来解释,都是咸味的不同作用表达。这种按照“汤液经法图”的中药性效理解,才是真正到位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液经法图(小金药师制图)

那么,除了功效,旋覆花还有没有其他与火性相关的属性呢?其实还有的。

我们在上篇和大家说了,五味与四气是有对应关系的,具体来看,辛咸偏温热,酸苦偏寒凉,而甘味居中为平。旋覆花不仅是一个咸味药,而且是一个温性的咸味药。所以,旋覆花的咸味和温性,均与其五行属性一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咸味药。

再者,旋覆花的采收季节,《中国药典》记载“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蜀本草》记载“六月至九月采花”,都指向了夏季高温环境,而夏季正与五行之火相对应。

但是呢,旋覆花的升降浮沉属性有一点特殊。俗话说“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似乎旋覆花是向下走的,而火性显然是向上走的,在这一点上两者矛盾。不过,关于这句俗语素有争议。首先,旋覆花的沉降之性应该与其降气消痰行水的功效有关,但其实,那些功效都能用旋覆花的咸味进行解释,并非必须用沉降之性解释。其次,清热凉血的金银花,清泻肝火的槐花,其实更符合沉降之性,却归入了“诸花皆升”中。再者,旋覆花本身偏温性,这也不符合沉降之性呀。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这句话当成一句俗话就可以了,从性效特点和寒热属性上看,旋覆花可能依然是升浮之性为主。

好,最后,我们列出旋覆花的五行属性信息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