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之战胜利后,为解放全中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淮海之战当中的许多经典战役,也令后世人不断去进行研究。此战是解放军打的极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而其中追击黄百韬,以及围困黄维兵团,这些经典之战,都值得军事爱好者去深入研究。尤其是围歼黄维兵团之战,令所有人都比较意外,中野是如何打赢这场奇迹之战的。
要知道在当时中野无论是从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是要落后于黄维兵团的,而在中野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敢于围困黄维。先来了解一下当时中野在兵力和装备上面,与黄维兵团存在的差距,就会知道中野当时围困黄维,是多么大胆的一个决定。先从兵力上面来讲,中野最初的兵力还算不错,拥有11个纵队在手,总兵力达到27万之多。
但是在反击战打响后,晋冀鲁豫野战军就应军委号召,将队伍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晋冀鲁豫,加入到聂老总的华北军区,而剩余的力量则随刘邓转战鲁西南,开启跃进大别山之战。在此战当中,中野确实出现不小的损失,毕竟是以自身去吸引敌军火力,注定会造成重大伤亡。虽然后续补充了一部分新兵,再加上陈赓带领的四纵回归,但是总体而言兵务也仅有12.5万左右。
而国民党此次出动的黄维12兵力,本就是国民党精锐兵团之一,其兵力有高达12万人,看似与中野的兵力不相上下,但是这支队伍均为蒋介石嫡系力量,所以单兵作战素质,要远超过中野。接下来就是装备对比,因为都是嫡系力量,自然装备的都是全美械武器,而中野的武器装备,不仅极为落后,且在挺进大别山之前,为了行军方便,已经进行酌情缩减。
虽然也有一些山炮,但是数量极其有限,另外还有一些少量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等,不仅数量少且性能比较落后。从兵力到武器装备,都落后于黄维兵团的情况下,为何中野敢于去围困黄维兵团呢,并非是中野不知对方实际情况,相反是中野考虑再三后才下达的决定。会如此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双方士气对比,虽然中野在挺进大别山当中损失严重,但是走出困境后,士气得到明显提升。
而黄维兵团因为千里驰援徐州,本就身心俱疲,紧接着就接到黄百韬被全歼的消息,士气势必已经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二方面就是临阵指挥,对比白崇禧等人,黄维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是很出色,他曾多次犯下指挥决策上面的失误,在陈赓面前更是败绩不断。而他要面临的对手,则是极为擅长军事指挥能力的刘伯承,这位战场兵法家,无论是从理论知识还是实际作战经验,都是极为具有实力的,甚至可以通过兵力转运,将自身的不足弥补。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中野实施的围困,目的只是包围并非是将黄维兵团全歼,包围并不绝对等于消灭,当时中野接到的任务,就是利用地形,迟滞敌军的进攻,将其围困在特定的区域,令其无法自由的行动作战,这样的包围对于兵力和武器上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当然中野处于劣势也是事实,所以后续在消灭黄维兵团时,还是需要华野与之配合,才能实现将其全歼的效果,即便如此中野围困黄维兵团,所呈现的效果,还是令人震惊不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