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史·沈周传》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游于诗书画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随兴册》其一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苏州)。他的祖父沈澄,在永乐年间被举荐为人才,但他没有去上任。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天置办酒席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作顾仲瑛。他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都很有名望且隐居不仕。他们建造了有竹居,兄弟几人就在那里读书。他们擅长写诗作画,连家中的仆人也懂得一些诗文书画。同县的陈孟贤,是陈五经陈继的儿子。沈周年轻时跟随他学习,得到了他的指点。十一岁时,沈周到南都游玩,写了一首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当面让他写《凤凰台赋》,他提起笔就写成了,崔恭大为赞叹称异。等到他长大成人,书没有不读的。他的文章模仿左丘明,诗仿效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效黄庭坚,并且都受到世人的珍爱重视。他尤其擅长于绘画,评论的人称他是明代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随兴册》其一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名,字,在我们的传统家庭里,有着家族长辈对长远的寄托。周,一生周全,诗经周南之“周”。启南,启有开启之意,南,南方之意。顺接“周南”。其名字就涵盖了周南。代表了温柔敦厚的礼乐之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首。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诗书传家的人起名,是非常讲究的,有对孩子一生的寄托在。

有意思的是,沈周成为南方吴门画派的第一人,也带了此一门之画风。长洲,苏州的古称和别称。这里涉及到苏州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如今,沈周也是苏州文化领域的一面旗帜。而沈周之一生,也是温柔敦厚,因为礼乐、诗书画,故能坚定而游刃有余,故其做到了免于“正墙面而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

他的祖父沈澄,永乐的时候以“人才”被举荐,但是呢他以身体有疾病为由拒绝了,就隐居在长洲的西庄。他的祖父也是很厉害的,以诗闻名当世。还善于作画,书法。沈澄的父亲沈良琛也是诗书画很厉害,与元四家之一的吴兴王蒙交好。王蒙的外祖父是赵孟頫,外祖母是管道升,舅父是赵雍,表弟是赵彦徵。

你看这个传承路数,这叫家学渊源,这才叫诗书传家。沈周能做到吴门宗师,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他的平平淡淡的一生才能活得如此地不平凡。 那么,我们要想,沈周为什么能成为这样的一个不平凡的沈周,他在成功经历中,有没有可复制的部分呢?按理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诗书画资源不知道是沈周的多少倍了,以及网络上各种很厉害的老师的视频,也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我们能不能重走沈周的成功经验?这个问题,隐含在我们这篇文章的脉络里,我们不仅仅是把《沈周传》解读一番,而是在解读的过程中, 去学习这个奇人,“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不就”,很干脆。这就是这个家族人的特点。到了沈周这里,也是“不就”,一生没有正式做官,做一个世间的边缘人, 过着陶渊明似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半隐逸生活。

从他祖父的时候,就开始在西庄居住。多年后,沈周为吴宽画了一幅《东庄图册》,两个庄子交相辉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装图册其一

人拟之顾仲瑛。

顾仲瑛,原名顾德辉(1310~1369),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江苏昆山人,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收藏家。他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他出生于昆山世家,家世素封,拥有丰厚的家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华嵒《玉山雅集图》

顾仲瑛轻财好客,豪宕自喜,为人风流文雅,才情妙丽。他三十岁时开始折节读书,并致力于购买古书、名画、彝鼎等珍贵文物,收藏甚丰。他在茜泾西建造了别业,名为“玉山佳处”,也称“玉山草堂”。此处不仅是他的居住之所,更是 他与文人雅士们赋诗作画、优游其间的场所。 他四方结交文学之士,为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顾仲瑛还组织了著名的 “玉山雅集” ,这是一个集结了众多文人墨客的文学盛会,所以沈澄也效法先贤,在西庄建草堂,做雅集,成为文人雅士的打卡地。而沈澄很可能就是在这里,与王蒙认识。

“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

“父恒吉”指的是沈周的父亲名叫沈恒吉。这里的“父”是对父亲的称呼。最后,“并抗隐”是对他们两人行为或生活态度的描述。“并”表示两人都是如此,“抗”可以理解为坚持或对抗,“隐”则通常指的是隐居不仕,即不参与政事,过一种隐逸的生活。因此,“并抗隐”表示沈周的伯父沈贞吉和父亲都坚持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不参与官场或政事,追求一种更为清静、自在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贞吉《竹炉山房图》

这个家族,不做官,成为一种类似家规的存在。 元朝这个朝代很特别,因为整个社会形势的变化,很多的汉家文人选择了不做官,选择隐逸与市井之间。沈家就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款)《有竹居图》

这俩兄弟啊,建造个有竹居( ),就这这儿读书、作画、写诗,以及管理家族事务。家族应该有田产,有一些产业,没有大的变化,绝不愁吃不愁穿的。他们这一家人是活得明白。历史上,像这样活得通透、潇洒的家族真的不多。 极端的有庞居士一家人,修道,要命,这学不来。

诗书画都很强,又能结交这个圈子的人,所以沈周在小的时候,家庭氛围,以及父辈的朋友,对他的心灵滋养很重要。他就是熏着墨气、诗书画气象长大的。家里的仆人都懂得书画。你说这个环境啊!

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

同县的陈孟贤,是陈五经陈继的儿子。沈周年轻时跟随他学习,得到了他的指点。小孩子的启蒙,还是要正儿八经地找一个蒙师。 自己父辈再厉害,夹着亲情,很难开蒙。古人就有易子而教,就是这个缘故。 不然,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很可能导致孩子讨厌,进而远离诗书画。现在很多教授家庭,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学习的有很多,就是教授们自己教得太多,导致孩子厌烦了。

说到陈孟贤,就是陈宽。陈宽,字孟贤,号醒庵,祖籍庐山南康府人,其曾祖天倪先生陈征迁居江苏长洲。 而沈周在41岁的时候,就给老师陈宽画了一幅传世经典画作《庐山高图》。 为老师庆贺七十大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庐山高图》

陈宽的父亲是陈继,祖父是陈汝言,而陈汝言是吴门画派的先导者。号秋水,擅长画山水、人物,宗法赵孟頫、董源、巨然。所以,我们看到沈周既有家学传承,也传承了陈宽这一脉。

这里没有提到的一个重要人物——杜琼。杜琼师法董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脉络。中国画特别注重传承。且按下不表,以后可以就这一点再详细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琼《友松图》局部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十一岁能作诗,背诵、默写都很厉害。 天资很重要,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和实际的境遇,为沈周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有一些细节。

正统四年(1439年),长洲知县故意在粮租上为难任职粮长的沈恒(沈周之父),沈周上书辩白。知县不再为难沈恒,于是时人推崇沈周,其父也将更多事情交与沈周处理。正统六年(1441年),沈周代父听宣于南京,以百韵诗上呈户部主事崔恭。崔恭得诗惊异,疑非其所作,于是当面要求沈周短时间内作首《凤凰台歌》,沈周提笔迅速写成,词才焕发。崔恭大加赞赏,比之王勃,并同意沈周要求,免去其父粮长之役。

后也还是因为这个粮长,家道也因此走向下坡。

事情是这样的。景泰六年(1455年),沈周担任粮长一职,当时天灾人祸不断,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百姓大多无力缴纳田赋。沈周不忍心强征,而知县却要求沈周赔垫田赋差额。沈周因此家中积蓄全无,连妻子的首饰都典当出去。然而还差500石。沈周于是入狱。后来,一位同乡郭琮帮他补了这500石,沈周很快被释放。

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成人后,看了超级多的书。

文摹左氏”指的是沈周的文章模仿左丘明。左丘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所著的《左传》闻名于世。《左传》以其详实的史事记载和生动的文笔,被誉为史传文学的典范。

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指的是沈周的诗歌风格模仿白居易、苏轼和陆游。这三位诗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但都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而著称。

最后,“字仿黄庭坚”指的是沈周的书法模仿黄庭坚。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长枪大戟,左右开张,如船桨,以行草见长,笔画苍劲有力,气韵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的书法

这三个渊源,在沈周的诗书画里都可以观之。

沈周的学习,以临摹为主,临摹不局限于书法,国画也是,文章也是,诗歌也是,这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路。 先入帖、入画、入文、入诗,再出帖、出画、出文、出诗,成自家之风,沈周的诗书画文之学问,当是此进路。

他的书法,还没有脱出黄庭坚风格,他的诗歌,有着白居易的浅白,也未有超越。他的文章,反而有了一种隽永、清新、见道之韵,在左传之外,旁开一路,我甚是喜欢他的《夜坐记》()、《记雪月之观》()、《听蕉记》(),也是这三篇文章,让我更喜欢沈周了。

而他的画,确实开出吴门一路,继之其学生文征明,影响了后世几百年。

抗隐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随兴册》其一

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郡守想推荐沈周做贤良,沈周占《易经》,得到《遁》卦的九五爻,于是决心隐居。他所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的胜景,图书和青铜器充实地陈列着,四面八方的名士来这里探访,没有空过一天,文采风流,照耀一时。他侍奉双亲极尽孝道。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去做官,他回答说:“你不知道我母亲是把我当作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呢?”他平常讨厌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别业,有事就去那里。晚年,他深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先后担任巡抚的王恕、彭礼都很敬重他,想把他留在幕府中,他都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而拒绝了。

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

我们知道,这一家的家规是不做官的。郡守都推荐来了,怎么拒绝?又不能得罪郡守,怎么办呢?你看,沈周读书多就有好处。假装占卜占出个遁卦,天命如此啊,我是不能拒绝的,只能“决意隐遁”。你看文人的拒绝方式就这样,搞得你没法反驳,古人信这个。

景泰间,郡守汪浒欲以贤良举之,以书敦遣。先生(沈周)筮《易》,得遯卦之九五,曰‘嘉遯贞吉’,喜曰:‘吾其遯哉。’卒辞不应。”

这是发生在景泰年间,当地的郡守汪浒打算推荐沈周作为贤良之士上报朝廷,并写信敦促他前往应选。沈周为此占卜《易经》,得到的结果是遁卦中的九五爻,爻辞说“嘉遁贞吉”,意思是适合隐退,以坚守正道,方得吉祥。卦随心意啊:“我或许就应该选择隐退吧。”于是最终推辞了郡守的推荐,没有前去应选。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你看延续他父辈的传统。只是到了沈周这一代,家底更丰厚了。这样的家底,官府肯定是觊觎的。

守住这个家业, 我对于这个“痴人沈周”,还是不大放心的。 后来就是在粮长任上,天灾原因收不上来粮食,要自家补贴上去,家底掏空不说,还有牢狱之灾,幸得朋友搭救,才得免。就此,沈家生活变得艰难了。或许也就是这种艰难,让沈周的生命体验更为深刻,进而才在晚年封神。苏轼也是在发生乌台诗案经历一番磨难,后在黄州,真正在心性和文学艺术上均取得大突破。

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他侍奉双亲极尽孝道。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去做官,他回答说:“你不知道我母亲是把我当作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呢?” 我们绝不怀疑沈周的孝心,但是呢这份孝心不用对外人言,他不需要。 很多人,对外显示出自己的孝心,那是有目的的,可以被举荐的,是自己以后为官的风评。但是沈周不需要,他之所以这样说,还是为自己的不出仕找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庄图册其一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他平常讨厌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别业,有事就去那里。晚年,他深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先后担任巡抚的王恕、彭礼都很敬重他,想把他留在幕府中,他都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而拒绝了。

 沈周《有竹邻居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有竹邻居图》

上海博物馆藏

我们能够感受到沈周被社会主流的拉扯,这需要极大的定力。对他的父辈的描述是“抗隐”,我们就深知其含义了, 沈周何尝不是抗隐呢!

我们能看到,这是明史对沈周的记录,而史学记录的主流,还是帝王将相、百官的故事,所以这一段,总想着把沈周向这个主流拉,结果拉不动。

真隐无形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庄图册其一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有郡守征召画工绘制房屋墙壁的画。同县中嫉妒沈周的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中,于是沈周就被传唤去了。有人劝沈周去拜见权贵来免除此祸,沈周说:“前往服役,是义理所在,去拜见权贵,不更耻辱吗?”最终他服完役就回来了。不久郡守入京朝见皇帝,吏部问郡守:“沈先生还好吗?”郡守不知道怎样回答,就含糊地应了一声:“好。”到了内阁,李东阳问:“沈先生有文书吗?”郡守更加惊愕,又含糊地应了一声:“有,但还没有送到。”郡守出来,仓皇地去拜见侍郎吴宽,问:“沈先生是什么人?”吴宽详细地说了沈周的情况。郡守问左右的人,才知道沈周就是那个画壁的画工。等到他回到任所,去拜访沈周的住所,拜了两拜,引咎自责,向沈周要饭吃,沈周招待了郡守后,他就离开了。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没有远游。母亲活到九十九岁去世,沈周也已经八十岁了。又过了三年,沈周在正德四年去世。

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就是沈周隐得很深,实在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真隐者。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留意,那就是“里人疾周”。你过得好,身边就可能有人嫉妒,愤恨,仇富。 沈周这样的一个滥好人都会遭到这样的待遇,你想想,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 所以隐居在市井的生活真的不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去深山老林,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而这样的隐者,往往被称之为“小隐”,因为他们不关心人间,对人间无意义,不接地气,只为一己之私,过自个儿逍遥的生活,有点儿像世间的寄生虫,所立历来被主流所厌恶。但是,过好自己,不给这个世道添堵,还能给这个世间提供一个有余的理想生活空间,不好吗!

父母在,不远游。沈周真正做到了孝,而隐居不仕,沈周也做到了。诗书画传世,有不朽之言,沈周也做到了。我们称其为完人,可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庄图册其一

最后,以他给自己的评价结束这篇文章(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自画像 》 上海博物馆藏

似不似,真不真,

纸上影,身外人。

死生一梦,天地一尘。

浮浮休休,吾怀自春。

沈周写过《南乡子》一词,其中说道:“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画债诗逋忙到老,堪怜,白作人情白结缘。”

出名了,则忙。他最会自嘲,心也最柔软。对世间充满了温情,不忍拒绝他人。活得克制,平和,与世无争。

28岁躺平,晚年封神,83岁去世,死生一梦,天地一尘,历史留下他的温暖、平和、诗意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