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回首一生,在子女孝道这件事上,许多父母会惊觉一个残酷又无奈的事实:原以为倾注最多疼爱的孩子会是晚年依靠,可往往真正孝顺的,却是那个一直被忽视的。

在今年春节期间,听父母说了不少村里发生的一些大小事情。其中就提到了隔壁的李大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李大爷住我家的隔壁,他和老伴育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老三是儿子。

李大爷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从小就对两个儿子偏爱有加,特别是对于老三,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什么都是他优先。

有好吃的,先紧着小儿子;有新的衣服,也先给儿子买。女儿懂事乖巧,却总是被父母遗忘在角落。

上学时,女儿成绩优异,却因父母一句“女孩子读书没用”,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供两个弟弟读书

因此她就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被要求回家来帮忙了。而且才十几岁,就被父母安排嫁到镇上去了。

可是两个弟弟,都是读了不少书的,尤其是他的小儿子,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是却也是上了中专的。

后来两个儿子也陆续成家了。大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却很少回来看望父母,总说工作忙。

小儿子虽然在本地,却也借口生活压力大,对父母不管不顾,还时常要父母给帮衬一下。

倒是女儿,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却时常带着生活用品来看望父母,帮他们打扫房间、洗衣做饭。去年李大爷上山去放羊,摔了一跤摔断了小腿,住院期间两个儿子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只有女儿衣不解带地在病床前照顾。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很多的多子女的家庭,父母老了以后才发现,真正孝顺的往往是最缺爱的那个,就是平时自己不怎么关注,也不怎么在意的!相反自己最偏爱,在意的孩子,却往往是最不孝顺的。

不信的话,去医院看看,哪些老人住院了,留在他们身边照顾的,往往就都是他们平时不看好的子女。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错位呢?

从被偏爱孩子的角度看,过度的宠爱让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无条件的给予,使他们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缺乏对他人的体谅和感恩之心。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经历过挫折与付出,不懂得珍惜亲情,自然难以在父母年迈时尽到孝道

像李大爷的两个儿子,从小被惯着,长大后只考虑自己的生活,忽略了父母的艰辛。

而被忽视的孩子,在成长中历经磨练,反而培养出坚韧与独立的品质。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关爱,于是不断努力,这种对爱的渴望转化为日后对父母的孝顺。

他们更懂得生活的不易,明白父母的辛苦,因此对亲情格外珍惜。李大爷的女儿,尽管童年缺爱,但她没有抱怨,反而用自己的方式弥补着家庭的温暖。

从父母角度讲,不公平的对待本身就是一种伤害。被偏爱的孩子因溺爱而迷失,被忽视的孩子在缺爱中渴望爱。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当父母意识到问题时,往往已到暮年,此时往往后悔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