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相传这是乾隆帝在品饮普洱茶后留下的赞誉,称赞普洱茶圆得就像秋天的月亮,香气比九畹的兰花加在一起还浓郁。自雍正年间开始,普洱茶正式入册上贡清廷御用。2008年,“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在中国茶及茶技艺上。

李明泽是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第九代传承人。出生于制茶世家,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茶做茶,如今,他努力将传统普洱茶制作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让更多人领略到普洱茶的魅力。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在接受网易新闻专访时,李明泽表达了自己对技艺传承的理解。这位年轻的非遗传人通过对普洱茶的不断探索和挖掘,让普洱茶(贡茶)走入寻常百姓家,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统筹|马晨

采写|杨紫涵 刘京

1 在茶园里长大的非遗传人

李明泽的家乡,位于云南普洱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这片土地种茶、饮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资源也很丰富。1987年,李明泽的奶奶匡志英花800元“巨资”买下了困鹿山上百亩古茶园的经营权。茶树郁葱,茶叶芳香,幼时的李明泽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浸润长大,如今,对他来说,茶已然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茶远了就会焦虑,它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第九代传承人李明泽

李明泽父亲李兴昌是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除了制茶,他还经常到各地去讲学,展示、传授制茶技艺,李明泽就跟在父亲后面一起东奔西走,在这个过程中,他习得了很多制茶知识,又听父亲讲了很多家族与茶的故事,耳濡目染下,李明泽慢慢意识到,自己对普洱茶的认知度和探知欲已经越来越深,普洱茶已经成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

于是,原本选择了医学专业的李明泽,最终决定“弃医从茶”,回到了熟悉的茶园,全身心投入到制茶技艺的学习中,扛起了技艺传承的重任。

2 做一杯好茶需要更多经验

《元江府志》记载,“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普洱茶因宁洱县普洱山得名。李明泽传承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普洱茶于雍正年间被纳为皇家贡品,贡茶制度虽然随着清朝灭亡而终结,但贡茶技艺却保留了下来。如今珍藏在普洱市博物馆的万寿龙团,就是以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制作而成,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完美的形态,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贡茶的茶叶筛选条件非常苛刻,芽叶的颜色、肥壮度、完整度都有严格的标准;采茶的时机也十分讲究,光照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短,要选取一芽两叶,采茶的位置要在叶片下面的0.5毫米,采茶的手法是掰断而不是掐断。这些对无数细节的精密把控,是贡茶制作技艺与普通普洱茶制作技艺最大的不同。

萎凋、杀青、揉捻……在古法贡茶的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是对手艺人的考验,李明泽认为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杀青工艺,这也是他制茶多年仍在不断学习的技艺。杀青需要茶人不断地将茶在锅里翻炒,还要根据茶叶的状态灵活调整火候和时间。如果火候过大或者时间过长,茶叶就容易焦糊,失去原有的鲜活和香气;如果火候过小或者时间过短的话,就无法有效去除茶叶里面所含的青涩味,影响后期的品质和口感。

那么该如何把控这种尺度呢?李明泽介绍,有时只能依靠经验和感觉来判断,是一种“只可意会”的功力,需要制茶人经验的积累与沉淀。

李明泽为了精进杀青这项重要的工艺,在自己的空闲时间拜访了许多其他茶类的制茶匠人,和他们学到了很多制茶细节。

首先,杀青环节要想做好,前一个环节——萎凋很重要。萎凋,是指在一定的湿度、温度条件下,将新鲜的茶叶均匀摊放,以散发水分。脱水程度不一样,杀青时的标准也不一样。

其次,采茶的时间也有讲究,比如早上采的茶,需要让它自然晾晒两到三个小时,而中午采的茶则不需要这么久。

“经验多的前辈们做出的茶就是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是李明泽在参加制茶评审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评审采用盲评的方式,大家并不知道口中喝到的茶是谁做的,但是得到最多好评的茶都是来自经验丰富的老制茶匠人。

熟能生巧,是克服杀青技术难点的不二法门。

3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对于“传承”两个字,李明泽有着自己的理解。“传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是链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精神纽带,也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在这一点上,父亲对李明泽的影响很大。李明泽的父亲李兴昌2012年就入职高级职业中学,在固定的普洱茶课程中普及普洱茶文化,学员人数众多。李兴昌从其中挑选勤学苦练的学员重点培养,传承非遗技艺。“我父亲曾说过,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做人的道理。”

在保证非遗技艺原汁原味的同时,普洱茶(贡茶)技艺的未来发展也同样不容忽视。消费者的口感和需求不断变化,该怎么做才能坚守这种古老技艺精髓的同时,又能融合新元素,让年轻人也了解甚至爱上这门技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明泽选择将现代化手段融入其中,让机器也学会人的手艺。在茶叶的分级环节,以前都是通过人工一片一片筛选,现在可以借助现代化设备,直接通过机器分辨,还会用现代检测技术,对茶叶进行成分和品质分析,大大提高了分级效率。

作为新生代的制茶匠人,李明泽善于在产品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传统的普洱茶往往以茶饼的方式呈现,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掰茶饼也是一门技术——没办法精准控制茶叶量,掰的茶叶块有大有小,导致无法冲泡出普洱茶的最佳口感。另外,大茶饼不够便携,也很难适配当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李明泽洞察到这个问题,决定将大茶饼改为小茶饼,喝的时候可以拆一袋放一颗,十分方便。他还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特点与生活习惯,创新性地生产了调饮茶,将普洱和小青柑结合,味道不像纯茶般苦涩,而是带有了青柑的果香,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茶叶和茶文化,李明泽还将自家茶园改造成了景点:搭起天幕,放好桌椅,准备早餐……在茶园内,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云海和日出,还可以参加定期举行的茶文化体验活动,包括茶艺培训、茶友聚会等等。

除了和现代化生活相结合,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也可以推动这项技艺的长久发展。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可以引流到当地,带动茶农的收益,为乡村振兴做贡献;也可以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这些都是李明泽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李明泽认为,如果没有人愿意使用自己生产出的产品,那技艺的传承就失去了意义。要让传统制茶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又要保证纯茶的原汁原味,李明泽在这条路上已经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中国匠人》

网易上流X非遗匠人内容共创栏目

让我们一起保护·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欢迎留言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