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这几年从“销量王”到“欠薪王”,画风转换可谓速度一流。2022年,这家公司还凭销量抢占新能源“新势力”的头把交椅,让不少人以为它能成一匹持久的“黑马”。结果2023年刚到,就开始显现一堆问题,资金链断裂、亏损180亿、工资发不出、供应商货款拖欠,直接把自己的“网红”身份打回原形。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新星,如今真成了一出教科书般的“高开低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它早期的定位,“低价高性价比”,这确实符合当时市场刚需。大家都知道,买车跟买房、结婚一样,图个“划算”再说。当时的哪吒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缺,一时间备受关注。可惜的是,电动车市场本身变化太快,哪吒也没有抓紧机会深化品牌定位。理想、小鹏、蔚来这些老对手,趁着政策东风、融资顺利,一个个拼命投入研发、提升品牌档次,而哪吒却没跟上,一步错步步错,光打着“性价比”这张牌能走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荒唐的是,哪吒汽车一边立足“亲民”路线吸引大众市场,另一边却试图进军高端市场。这种“左顾右盼”的操作只会让消费者一头雾水。低价车市场没保住,品牌形象也模糊,顾客看不明白你究竟是想卖给谁。说白了,哪吒急功近利,企图靠走捷径双线发展,但市场可不跟你玩情怀,质量、品牌、技术缺一不可,否则就是自取其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研发投入。研发,研发,电动车行业讲求的技术迭代,没日没夜都在拼科研经费,但哪吒偏偏在这关键领域“缩水”,仿佛觉得自己能靠“省钱”过冬。可在技术革新的风口上,省钱就是败招。再看看竞争对手,哪家不在硬件、软件、智能化方面砸重金?这正是“造车新势力”存活的根本。哪吒却在关键时刻玩“省着点”,车一上路,差距立马显现。再往后,用户忠诚度、复购率自然跟着掉,市场份额眼睁睁往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市场失利,公司内部运营也乱成一锅粥。核心人才流失、大规模裁员、经营结构混乱,往日的斗志化为乌有。裁员和人才流失互为因果,技术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人,而不是那几个空洞的市场口号。核心团队一跑,哪吒成了“头重脚轻”的摆设。结果,到了该发工资的日子,发现“家底”都不足了。这跟那些流星般的互联网创业潮有何区别?套一句大家熟悉的话:没有技术,拿什么翻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穷途末路”,哪吒自救措施虽没闲着,什么全员降薪、引入资金,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企业对市场趋势依然没方向,对研发投入还不肯加码,即便暂时“度过寒冬”,下一波淘汰赛也很难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结果也并不意外。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不是人人有奶喝的蓝海。最早那波红利吃完了,现在就是“真刀实枪”的内卷:谁品牌做得好,谁的车更靠谱、更懂消费者需求,谁就能活下来。而对于哪吒来说,如果继续在市场定位上模糊不清,产品没有独到之处,迟早会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只会打价格战、拼“性价比”,却对技术和品牌毫无长远规划的企业,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