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近日在新泾镇举行,一群“有故事的人”通过口述“群众身边的治理故事”,分享社区经典案例,总结提炼有效的群众工作经验与方法,为长宁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新泾镇下辖33个居民区、121个小区,面临着基层治理体量大、居民需求多的现状,通过“泾治故事会”这样一个开放的舞台,让社区工作者分享群众工作方法,展现“四百精神”,打开基层治理眼界与思路,走出一条符合超大混合型社区特点的治理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泾治故事会”上,来自虹康、刘三、北虹等9个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讲述了居民的急难愁盼。他们紧紧围绕发生在小区,萦绕在居民心间的操心事、烦心事,演绎了居民区党组织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凝聚骨干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努力破解电梯更新、停车紧张等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句句“我是泾治故事讲述人……”把大家引入了故事现场,无论是旧貌换新颜营造美丽家园,还是业务会换届选举把好人选关;无论是接待居民反馈意见,还是整治飞线充电等,每个“有故事的人”都以亲身经历,真切而生动地描述着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初心,让台下的观众产生共鸣与共情。

中泾生境花园建设的故事就是社区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正如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金志岚所讲述的,这个变迁过程确实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居住在新泾苑的多是原地拆迁的农民,他们大多对老土地眷恋不已,习惯把公共绿地看作“自家菜园”。在推进生境花园建设的过程中,金志岚充分展现了“小巷总理”的耐心和智慧。她没有选择强硬推行,而是通过倾听居民的声音,理解他们的诉求,并尽可能地将这些期盼融入到项目的设计中去。这种以人为本,讲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工作方法,不仅解决了问题,也赢得了居民的心。

金志岚分享道:“社区工作酸甜苦辣样样有,故事可以说上几天几夜,但要想在新时代下走好治理之路,我们就要让党的领导成为‘指南针’,心系居民、读懂居民、凝聚居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真正地走入社区、走近群众,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居民,使广大居民得到最大的实惠。”当天,金志岚将社区遇到的一桩桩揪心事转化成生动的故事——《彩蝶飞进老社区,诗意生境新梦园》,最终获得了最佳人气奖和一等奖;虹康居民区周妍讲述的《Elevator 更新奏鸣曲》获二等奖;刘三居民区胡丽妮的《小区菜地蝶变幸福风景线》和怡景苑居民区刘林的《道闸停摆引发的风波》同获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行路上没有句号,社区治理考题不断。新泾镇居民区工作的“老法师”张龙云勉励年轻的社区工作者们在今后的社区大舞台上,要学懂弄通社区百科、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以精准的话语、精细的服务,运用到基层建设之中,不断加强与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冯猛教授给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抓难题,要将居民对居委的投诉转化为居委对居民的服务;二是交朋友,要将社区中的居民朋友转化为社区中的“器官”;最后要扎实干,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转化为社区的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新泾镇

撰稿:程清慧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