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之后,陕北的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驻地。当时在此办公的中央领导和机关干部对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等五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尊称“延安五老”。这五位担任重要职务的老同志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其中四人还参加了长征,在党内党外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他们的人生经历皆富传奇,其中林伯渠同志还曾在塞外江城吉林市生活过一段时间,当然那还是在晚清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顺应时代大潮,吉林将军辖区改为行省,将军一职也被代之以巡抚。当时的吉林省的机构设置采用“五司一道”官制,即民政、度支、提学、提法、交涉司使和劝业道。如今船营区实验小学的校址,就是当年提学司的旧址。就在这一年夏天,当时的同盟会为了在边疆地区发动革命,决定派林伯渠到吉林开展工作。

林伯渠本名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于湖南省临沣县。1904年,经考试选拔,林伯渠被公派到日本留学。第二年,在日本东京,林伯渠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他接受了同盟会和孙中山先生的派遣回国,经亲友汪德植介绍,在吉林省提学司下辖的劝学总所工作,公开职务是劝学总所兼宣讲所会办。由相关史料记述可知,劝学总所最初设在提学司内,后来搬到南侧正黄旗关防处的官屋办公,是一个进行普及教育的机构——通过社会宣传,旨在扩大新式学校的影响,鼓励更多的人入学堂读书。

在劝学总所工作一年后,1908年7月开始,林伯渠转到提学司图书科担任科员,10月又转到提学司普通科,为“一等科员”。这个职务月薪丰厚,负责“掌握本省优级、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女子中学堂课规设备、规划及关于管理员、教员、学生等一切事务”,通俗教育、家庭教育、博物馆及与中小学相类似学堂的一切事务,也“均归办理”(《吉林市市区文物志》)。

以此职务为掩护,林伯渠经常寻找机会,在广大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暗中进行革命活动。尤其是在吉林各界人士进行保路爱国活动,以及支持和保护长春青年学生开展的反封建斗争中,林伯渠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当然他在吉林期间主要任务是为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积蓄力量,并争取借助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发动武装起义,为此林伯渠曾亲赴桦甸会见绿林首领“韩边外”。不过,当时的“韩边外”韩登举对林伯渠仅给予热烈款待,至于起义之事,却没有应答,只是介绍他去哈尔滨、长春找几个“马贼”头目接洽。

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失败。为进行新起义的谋划,林伯渠被召回湖南。

在吉林工作和生活的四年中,林伯渠“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唤醒了广大民众的觉醒,在吉林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期间还与许多吉林籍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中就有一位回族人马长骥。

马长骥,字占恒,其祖上马维(惟)驭曾在乾隆年间考中丁未科进士,官任翰林,并为其父马藩赢得了入宫参加“千叟宴”的资格。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马长骥在清朝末年也获得了“庠生”的功名,在省城教育界从事财会工作多年。1922年被时任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刘树春聘为财务科长。在任期间,恰逢货币贬值,经费紧张,马长骥多方筹计、理财得法,竟使吉林教育界罕见地从未拖欠过工资,一时间在东北传为美谈。

林伯渠在吉林期间与马长骥来往密切,相谈投缘。在吉林省博物馆内珍藏有一份二人往来的书信手迹,信上写道:

占恒仁兄大鉴:

有事奉商,暇即过我一谈,烦请,日安。

林祖涵书

初二

此手迹为林伯渠在吉林从事革命活动时留下的唯一文字证物。

林伯渠在吉林期间,也曾寄情山水,赋诗言志,如游龙潭山所赋绝句二首:

偕友游吉林龙潭山

(一)

龙潭铁锁久销沉,山鬼无情扰夕阴。眼见群芳消歇尽,何人重有惜花心。

(二)

揽胜绝顶南天门,脚路行云可马奔。无限兴亡无限感,兀揩倦眼对乾坤。

附:今船营区实验小学曾被列为革命遗址,名为“林伯渠在吉林的革命活动纪念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