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瞎眼瘸腿的情况下,拄着竹竿狂追大部队数里地。
也曾凭一己之力拉扯起一支武装队伍,清剿多个地方民团。
此人便是红军中的革命将领滕海清,九死一生的英雄人物。
滕海清
长征途中,师长倪志亮找上了滕海清,委派给了他一项重要的任务——拉队伍,建根据地。
为此,倪志亮直接承诺“组建队伍自编自封,能拉起多大的队伍,就让你做多大的官。”
滕海清当真成功了吗?倪志亮又是否履行了承诺呢?
一、出身贫穷,身受重伤勇追大部队
在吃人不吐骨头的旧社会,贫穷成了元凶,奴隶的烙印深深刻在农民身上,封建主义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而滕海清也是处在地主阶层压迫的受害者。
7岁时,他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到了15岁年纪稍大,又去给人烧木炭。
每日风里来雨里去,挣的那点钱也只够果腹罢了。
即便如此,地主们还是往死里剥削老百姓,想要压榨他们最后一滴血。
为了活命,滕海清在1929年便加入了当地赤卫队。
一年之后,他带着手底下三十多个人投身红军阵营,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开启了保家卫国之路。
事实证明,滕海清是个当兵的好苗子。
加入红军后,他表现得异常英勇,始终冲锋在前,不惧危险。
领导们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很快,滕海清就受到了提拔,从班长一路升到了连长。
而滕海清真正的高光时刻当数反“围剿”之战。
1932年,老蒋集结63万大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大肆围剿。
偏偏领导人张国焘恃才傲物,严重轻敌,一时间,首府失陷,重兵压境,红军已彻底陷入被动。
右一 张国焘
无奈之下,红四方面军为保存实力,只能让主力部队向西部转移。
没想到的是,红军前脚刚刚撤退,后脚就跟以胡宗南为首的联合部队撞了个正着。
很快,红四方面军就被联合部队包围了起来。
要说人数上的差距还能勉强弥补,可装备上的短板却无力回天。
这一战,红军打了三天三夜也未能脱困,最后实在没了办法,只能短兵相见赤身肉搏。
当红军成功突围时,断肢残骸铺了一地,幸存者也是从尸骨里爬出来的。
战地医院里挤满了伤员,有的没了一条腿,有的断了一只手。
房间内满是铁锈般的血腥味,时不时还有战士们的哀嚎声传来。
搏斗过程中,滕海清身受重伤。
在手榴弹的强大冲击力下,滕海清的左眼直接失明,手臂也被击穿了。
子弹从他眼前划过,只带走了两颗门牙,堪堪保住了一条性命,可腿却中弹了,无法行走。
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可身后的敌人依旧穷追不舍。
若是带上伤员不仅会拖慢整个部队的行进速度,暴露在敌人眼下,还会让本就奄奄一息的伤员彻底丧命。
于是,红四方面军领导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发布遣散令,营长以下级别的伤员将不再跟随队伍继续往前。
身为排长且身负重伤的滕海清理所当然地被遣散了。
他手里捏着10块银元,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追上去,自己绝对不能离开部队。
滕海清瘸着一条腿,好不容易在河沟边上摸索到了一根结实的竹竿,便拄着它向着红军的方向追去。
这白天还好说,一到了晚上,只靠一只眼睛视物的劣势就体现了出来,滕海清走着走着就摔了。
好在,大部队出发不多时,滕海清在第二天天亮之前成功赶上了后卫部队。
他甚至来不及歇息,就气喘吁吁地跑到院长面前质问“我可是师部通信队的,您怎么能丢下我?”
在滕海清的争取下,他又留在了队伍里。
由于有伤在身,腾海清常常落下,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靠着捡拾田里的玉米粒勉强过活,好歹挺了过来。
滕海清
二、军功全靠自己挣,一人拉起百人团
之后,滕海清就一直在倪志亮手下任职。
虽说这位指导员身上沾染了几分旧军阀的习气,却有着真才实学,军事能力过硬。
严厉时难免会打骂手底下的兵,但也是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
倪志亮
西撤过程中,倪志亮顾及到滕海清的身体原因,便对其很是照顾,特地将滕海清调往保卫队担任比较轻快的指导员工作。
后来,红军转战四川,组织者有意在川陕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想法很美好,架不住现实很骨感。
众多军阀盘踞在四川,且都不是些等闲之辈,红军要是想要顺利“吃”下这块地区,那免不了又是一场恶仗要打。
考虑到种种因素,倪志亮决定让一位战士先到地方拉队伍,发展武装力量,这个人正是滕海清。
得知消息后,滕海清心中一喜,去组织游击队扩大红军力量干的可是实事,比在保卫处当指导员强多了,他当即应了下来。
殊不知,这并不是一份美差,甚至远比滕海清想象的要艰辛。
因为倪志亮只给了他一个通信兵、30来杆枪和一句承诺“你能拉起多大的队伍,就能当多大的将军,凡事都靠你自己了。”
第二天一早,滕海清便带着那一名通信员往东南一带出发了。
他们的第一站是个叫四连场的小地方。
虽说是小地方,可当地势力鱼龙混杂,不可贸然行动。
滕海清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在陌生的地界快速拉拢起武装势力,那就必须和当地百姓搞好关系,得到他们的支持。
很快,滕海清将矛头对准了当地恶霸,组织群众直接瓜分了地主的粮仓。
这一招果然奏效,滕海清不仅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还替游击队招揽了大量人马。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滕海清凭借30多把枪,带着手底下众人先后歼灭了当地不少民兵团队,游击队很快成长为百人兵团。
眼看滕海清的游击队越做越大,他却受了重伤。
1933年,滕海清的脖子被一颗子弹贯穿,几乎半个身子都不听使唤了。
他只好又回到保卫队干起了老本行。
饶是如此,滕海清依旧拖着残破之躯三过草地,咬牙走完了长征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与了大大小小诸多战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肩负无数军功的滕海清,在授衔大典上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是对他实力的表彰,更是对他英勇的褒奖。
总结:
青年时踏上征途,十九岁初涉革命烽火。
尽管滕海清的身形并不健硕,甚至还有一些单薄,但他依旧扛起了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
尽管在激战中身受重伤,目不能视,但他依旧用钢铁般的意志追上了大部队,从无名小卒成长为了中坚力量。
滕海清的一生,凝聚着无数红军战士的缩影,更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滕海清 左三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进,也看到了人民子弟兵挽狂澜于既倒的雄风。
参考资料:
1、被“遗弃”的红军排长——开国中将滕海清的故事——《炎黄纵横》2017年第7期7-9,共3页
2、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首任军长滕海清——《党史博览》2006年第10期21-25,共5页
3、环球网 《刘心闻:红军名将倪志亮爱兵佚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