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串门,很多人是恼火的。
尤其是我们进城之后,家是一个相对私密的地方,加上大家都很忙,连待客的想法都没有了。
可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总要从多方面去理解。
从传统来说,串门是一种文化,是促进感情的事,还体现了主人的品德和格局。
如果你家有这三种人来串门,说明家庭相当富贵,千万别拒绝。
01
慕名而来的“大人物”,锦上添花。
北宋的苏轼,是文学家,官员,还是美食家。
当他去惠州工作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一个酿酒高手,就特意去拜访。
品尝了酒的味道之后,念念不忘,于是自己也琢磨着如何酿酒。
在罗浮山上,他反复研究,终于成功了,随即赋诗一句:“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从此这酒有了一个名字“罗浮春”。
原来的酿酒高手,也借助苏轼的名气,把酒都卖出去了,还供不应求,赚钱自然不在话下。
用心想一想,为什么大人物不去他家,她家,就到你家?
这串门的事情,不是空穴来风的。是你的名气已经比周围的人更大,因此名人也会慕名而来。
在生意场上,有一种效应叫“名人效应”。一旦某件事被名人认可了,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大家都认可,从而做事的人,好处不断。
类似的情况很多,南宋的宋五嫂,因为鱼汤做得好,吸引了宋高宗。
当宋高宗吃了一顿饭之后,说了一句:“真乃佳肴也。”
从此宋五嫂的店铺,变成了南宋人打卡的必去之地。
到清代,宋五嫂的子孙,还做鱼汤,番禺举人方恒泰慕名吃了一顿,说:“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脍,河鲤河鲂总不如。”
大人物来,是因为你本身就有价值。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你不要认为,别人是巴结你,是别人进一步促进你,做大做强;是别人可以慧眼识珠,发现你的不一样。你抓住机会,好好找到他,也许你还要倒贴一顿饭钱,但是好处是不少的。
做生意,写文章,唱歌,种地等,各行各业都可以借助名人效应,进一步发展。
02
常来常往的“老熟人”,互帮互助。
有一种人,不嫌弃你穷,不嫉妒你富,反正会和你交往。
可以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可以是职场上的同事,还可以是某个亲戚。
走了几十年,你和他都没有断联。这份关系,可以让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得到关照。
北宋,苏轼和佛印就有一辈子的交情。
苏轼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佛印还是一个普通是书生,俗名谢端卿。
有一天,宋神宗举行求雨仪式,谢端卿想要借机会看看皇帝的样子,于是请苏轼帮忙。
苏轼让谢端卿打扮成和尚,跟随左右。
宋神宗求雨之后,忽然被谢端卿的外貌吸引了,随口就攀谈了几句。
谢端卿知书达理,也懂得佛理,宋神宗就赐名“佛印”。
再后来,苏轼多次被贬,佛印就跟随,在苏轼的府邸不远处,找一家寺院,修行打坐。
当苏轼有心结,佛印就及时帮忙开悟。
有一天,苏轼情绪低落,佛印请苏轼去灵隐寺游玩。
寺院里,有人跪下来磕头,求观音保佑。
苏轼问:“为什么观音手里,有念珠?”
佛印语重心长地说:“他也要念观音菩萨。求人不如求己。”
苏轼大悟,从此更加勤恳地工作,少了抱怨,多了汗水。人生沉沉浮浮多年,但是心境一直的明亮的,诗词歌赋也是欢快的。
明代作家冯梦龙,对此点赞:“东坡不能化佛印,佛印反得化东坡。”
遇到常常来串门的人,你不要拒绝,今天大家一起喝酒聊天,也许明天他就来帮你处理问题。
在农村,很多村民,家里有好菜,主动请邻居来吃饭。这人情留住了,后来农忙,或者遇到喜事,邻居也乐意帮忙。
在城里,有熟人常常来,也没有关系,一顿饭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老年人,和周围的人混熟了,这搭把手的事情,总是有的。
03
为你担忧的“好心人”,雪中送炭。
苏轼的人生最低谷,应该是“乌台诗案”时期吧。
他因此入狱,生命朝不保夕。
好不容易出狱了,自己被贬黄州。但是苏轼却担心朋友王巩。
此时的王巩,被贬到宾州等地。
苏轼不能亲自去串门,但是连续写信,说:“每日饮少酒,调节饮食,常令胃气壮健。”
苏轼还托人送特产,“桂砂如不难得,致十余两尤佳”。
王巩一次次被苏轼感动,说:“平生交游,十年升沉,惟子瞻为耐久。”
是的,那些总是担忧你的人,在长期爱你的人。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走路去看朋友,想知道朋友过得好不好。
今天,我们虽然可以用手机联系,但总是不如到家去看看,更踏实。
因为时刻关注你,因此知道你什么时候最难,能够给你一碗饭,一段陪伴,几块生活费。
04
《菜根谭》中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不要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别把来串门的人,当成算计你的人,巴结你的人。
总有一些人,是真诚互动,用心帮助你,也带给你春天。
家庭,不需要每天高朋满座,需要三五知己。
当然,你也要学会去别家串门,带上关爱,提着小礼物,也给人温暖。
做人,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也不讨好每一份冷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