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613期。1935年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首次会师后,张国焘出尔反尔分裂中央:一方面是出于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实力严重受损的事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人的政治野心极度膨胀。张国焘领导四方面军时间较长,其亲信遍布军内,“草地分兵”时四方面军官兵基本都跟他走;但出人意料的是,有4位出自中央红军的名将、甚至曾坚定支持过毛主席的人,也受到了张国焘的蛊惑,做出错误的选择。分别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是罗炳辉。担任红九军团长期间,他指挥部队经常负责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殿后任务十分危险,该部长征时损失极大。罗炳辉对于中央的军事决策虽然坚决执行,心里却难免有情绪,在卓木碉会议上宣泄了出来,正中张国焘下怀,后来他也得到了张氏的“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罗炳辉知错能改,且由于军事指挥才能过人,很大程度上冲抵了之前错误的影响,还当上了新四军副军长。原本他建国后的个人地位会很突出,甚至是开国大将级别的人物。但很遗憾,罗炳辉同志不幸早逝,解放战争期间病逝于山东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位是何长工。革命早期何长工贡献突出,1922年就入党了,还跟着毛主席参加过秋收起义。长征中他和罗炳辉是军政搭档,担任过红九军团政委,经历和思想上遭遇过类似问题的困扰。他拒绝了黄火青等同志的建议,没有带队伍寻找中央,而是在一些人的压力和蛊惑下,表态支持了张国焘的分裂做法,其表现令左路军的老中央红军干部大失所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部队抵达延安后,何长工向毛主席、周总理真诚地表示出悔意,中央也接受了他的检讨。何长工基本被调离了一线部队,长期从事后勤和教育工作,并在新中国官至全国政协副主席。虽然个人的具体发展因为这件事受到了影响,但至少职务级别和个人待遇不低,也算合情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位是李卓然。李卓然曾任中央红军红五军团政委,但在1935年被张国焘利用,成为红四方面军重要干部,一度晋升至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的决定匪夷所思,他在毛主席早期遭遇困难时,曾多次不避忌讳力挺过伟人;但关键时刻却犯了糊涂,没有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企图。建国后李卓然的最高职务为中央组织部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位是邵式平。邵式平曾是与方志敏烈士齐名的中央红军干部,是闽浙赣根据地与红十军的创始人之一,早期资历出众。1935年8月邵式平两次公开发言,表态支持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这些经历成为他一生的遗憾。邵式平在新中国出任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65岁时病逝于南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年代的立场问题是很严肃的。红四方面军的官兵情有可原,受影响程度轻一些,徐向前还被授予元帅军衔,大批四方面军将领也依然被中央信任。但中央红军出身的干部,出现这种问题是不太应该的。除了早逝的罗炳辉将军外,其他三人都活到了建国后。他们的职务普遍不低,但共同特点是“远离军权”,没有一人获得军衔。从中央对待几人的态度及政策来看,还是照顾到了红军早期的突出贡献,没有因为一次错误而完全否定这些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