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中国:陕西臊子面,居然越吃越上瘾!背后的原因竟然是这么多的努力!据说从周朝开始发源于岐山的臊子面,算下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若传闻属真,这可算得上是中国传承最长时间的主食制法之一。整体而言,臊子面注重汤料,汤浓却不能黏稠,先盛汤再捞面,汤多面少,当地人品评岐山臊子面有九字真言“酸辣香薄劲光油煎旺”。然而对旅行者来说,其实只要享受你面前的这一碗便好,如果你喜欢较真,去同时问几个岐山人哪家臊子面好吃,搞不好他们会为谁家多加一点醋而认真地吵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臊子面是陕西省汉族风味小吃,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传说,周文王斩杀了一条恶龙,用其做臊子,犒赏军士。按照传说,臊子面的起源当在周朝,目前可考的有史记载的臊子面出现在北宋时期《梦粱录》,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记载了臊子肉(臊子面的主要原料)的详细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西大汉到秦始皇时代,就成了让山东六国瑟瑟发抖的虎狼之师。已经是2004年了,岐山地界臊子面的最高纪录还保持在六七十碗;一个人一顿吃六七十碗,不是南方人吃米饭用的酒盅碗,是大老碗。你可以想象周秦汉唐那个英雄时代陕西人的饭量有多大!周武王和秦始皇的士兵肯定用的不是碗,是脸盆大的头盔,牛筋一样青橛橛的耐嚼耐咽的长面条,又辣又酸又烫,跟化开的铁水一样的汤浇到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西伯利亚寒流带来了西伯利亚平原肥沃的土壤被挡在秦岭山脉底下的渭河平原,成千上万年的积累,造就了肥沃的关中平。出门在外,一个关中人最想念的是家乡的一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