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落魄时,有个老太太给了他一口饭吃,张作霖后来如何回报

在《北洋军阀史料·张作霖卷》中,在介绍张作霖如何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最后逆袭为东北王的过程中,不仅记录了和他生死与共的难兄难弟,还记载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中间,自然缺不了他干娘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张作霖一生认了差不多40多个干娘。这些人中,有在他困难时帮助过他,也有为了飞黄腾达,张作霖采取的政治投机。但在这些干娘中,要说张作霖最亲厚的,那肯定是孙老太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老太太剧照)

孙老太太是营口高坎磙子泡村人氏。

她的儿子孙财主是磙子泡村的大地主。由于土地很多,所以每年在农忙时,都要雇请十多个短工,来帮助春耕秋收。

既然来做工,当然要管饭。可是孙财主怕影响到家眷的生活,不愿意短工们在家里出出进进。所以他就在家附近搭了个食棚,让短工们在那儿吃饭。

这天,大家正吃着饭。突然,有个短工抓住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并向孙财主告发。说他观察这个少年好几天了,这个少年一到吃饭就出现,一到干活就看不到,分明就是来混口粮的。

孙财主见少年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板瘦弱,一看就是个小要饭的。他觉得他又不做善堂,没必要让这个少年在这白吃白喝,所以他就打算把少年撵走了事。

没想到就在这个当口,孙老太太听说了这件事,赶了过来。

孙老太太一生命运坎坷,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全靠她一个人拉扯大孙财主。这其间自然吃了许多苦,但是也得到过村民的帮助。因此,等孙财主渐渐撑起了家业后,她便经常周济一些穷苦人,以此来当作对曾经帮助过她的人的报答。

孙老太太见这少年不过是个半大孩子,再加上当时日俄战争,让东北一带生灵涂炭。许多人家受战乱之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非常凄惨。

所以,孙老太太不仅制止了孙财主撵走少年,还亲自给少年盛了一大碗饭让他吃。随后,孙老太太还特意嘱咐食棚的大师傅,让他多做一份口粮,让这个孩子跟着大家伙一起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剧照)

这个少年,正是张作霖。

那么,张作霖是怎么来到高坎磙子泡村的呢?

其实,张作霖的家庭,曾经也是个有田有房的富户,可是他的父亲张有财游手好闲,成天除了鸦片就是赌博,根本不考虑家里的生计问题。所以,操持家务和养育4个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肩上。

就在张作霖13岁这年,张有财由于欠人赌资,被债主活活打死。

这对张作霖一家无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张作霖的母亲实在无力抚养孩子们,只好带着4张嘴,投靠了也很贫困的娘家。

寄人篱下的生活,自然是不好过的。哪怕是亲戚,也会冷言冷语。

张作霖的母亲思来想去,决定让张作霖做点营生,接济家里。

起初,她借了点钱,给张作霖置了个烧饼箱子,让他背着到处卖烧饼。

谁知张作霖小小年纪,跟他爹一样,手上有两个钱就好赌。结果他卖烧饼的钱,都送进了赌场。

无奈之下,张作霖的母亲又央求别人收他为徒,学做木匠活。

怎奈张作霖嫌累,没过两天就跑回来了。

这可把他的母亲气坏了。于是狠狠地骂了他一顿,把他撵了出去。

身无分文的张作霖,只得乞讨度日,四处流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奉战争剧照)

在遇到孙老太太前,张作霖一直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虽然偶尔也有好心人,给他一口粮食,但是大多数时候,他都过得非常凄惨。

由于有孙老太太的嘱咐,张作霖再到食棚来吃饭,便不用偷偷摸摸了。

张作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每次吃完饭后也不走,四下里看看,或是打扫院子,或是放猪……勉力做些劳动,算是饭钱。

除此外,张作霖为人机敏,嘴甜,经常把孙老太太哄得非常高兴。

孙老太太也就更加怜惜他,不光把他的破衣烂衫补好,还把孙财主的旧衣服改小,给他替换。

孙财主是个孝子,见孙老太太高兴,也渐渐在态度上对张作霖友善了不少。

后来,张作霖索性给孙老太太磕头,认她做了干娘。

在经过多番打拼后,张作霖的势力越来越强,逐渐成了割据一方的枭雄。此后,他又通过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势力,成为统治北洋政权的实权人物。

但不管张作霖如何飞黄腾达,他却一直记挂着孙老太太,逢年过节,总不忘带着礼物去看看孙老太太。

1924年,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孙老太太的家人前来报丧,称孙老太太因病去世。

张作霖听闻后,悲痛万分,赶紧将手里的工作交给杨宇霆等人,亲自赶往磙子泡村去,为孙老太太送葬。

为了给孙老太太立碑,他还精心挑选了一块石碑。然后命石匠将他的名字和孙老太太子女的名字刻在一起。

此后,每年清明,不管他公务多忙,就会亲自去祭拜孙老太太。就算他脱不了身,也会命副官替他前来祭奠孙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