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罗蜜当中,第一个就是布施,修菩萨行最重要的就是布施。布施,就是一个“舍”字,借由布施来去除悭贪,把贪心的烦恼舍得干干净净,同时又可以修福。佛经里面讲:“舍一得万报。”布施一粒米、一颗小芝麻,将来能够得万担粮的果报,这就是自利;我们布施他人,对方得到这些福德、恩惠,就能解脱种种困难、烦恼,这就是利他。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布施既能自利、又能利他,真正是菩萨法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人都希望“福禄寿三星拱照”,要想得到福报,就必须行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帮助、救助他人就是布施;无论是布施钱财、智慧、精神……都有功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兄弟,性格完全不一样:哥哥的个性处处计较,甚至一毛不拔、悭贪不舍;弟弟则是喜欢广结善缘。结善缘,也是布施,无论布施钱财、智慧,乃至布施一个微笑,都有福报。有一天,遇到天灾地变,兄弟俩都往生了,一起到“阎王殿”报到。“阎王”对他们说:“你们两兄弟的性格虽然不一样,但在世的时候都不是大奸大恶,所以都可以再转世为人。现在有两个地方可以去:第一个去处是姓谢的人家,专门接受别人的布施;另一个去处是姓赵的人家,专门赚钱来修善、布施,救济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哥哥转世到谢家去,因为家贫如洗,就成了乞丐,专门接受人家的布施、救济,一生受苦无穷;而弟弟投胎到赵家,赵家有很多财富,经常将这些财富拿去修善、布施,由于勤修布施,不但得好名誉,而且广结善缘,福报愈来愈大。佛法告诉我们要惜福、修福。借由这个公案,我们便能了解,要修福就要行布施,如果没有布施,就没有福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布施时的心念很重要,布施,要基于慈悲心,不是为了要得到好名声或好处才来行布施;社会上有些人布施,只是为了打响知名度,让大家知道他在做善事,借此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样有条件的布施,就不是清净的布施;虽然布施了钱财,也可以得到福报,但由于不是真正的发心,所得的福报也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人可能会误认为,布施的东西数量愈多、品质愈好,乃至于布施的东西愈珍贵,就能得到愈大的福报;如果布施一般的东西,例如:一些香花、一个水果、一杯茶、一碗饭……数量不多、品质也不是上好,所得的福报就不大。就佛法的角度来看,布施修福,最重要的是当下这念心,而不是布施物的“质”与“量”。如果布施最好、最高贵的物品,但这念心不虔诚、不清净,只想借此求取名声、求取自己的好处,不但没有功德,还可能会招罪过。相反地,以虔诚心、恭敬心、平等心、惭愧心来修布施、供养,这念心没有烦恼、心清净,不仅能舍去贪心的烦恼,也能成就最大的福报、不可思议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