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关于我国各地城市名字古今对比的话题热度非常高,网友们纷纷提出自己所在的地区在古代的名字,对比古代和现在哪个名字更好听。大部分地区都是古代的名字听起来更有韵味。
比较典型的:古时候的“石门”改成了现在的石家庄,似乎更接地气了;而现在的苏州在以前叫做“姑苏”;而鼎鼎大名的“金陵”变成了现在的南京;郑州以前的名字叫“登封”;南昌市以前的名字也很好听,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的“豫章”;王羲之在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写到了“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
很多网友吐槽现代的名字和以前的名字相比起来更难听了,或许这也正是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气息的提现吧,可能再过两千年以后的人们会觉得现在的名字也很好听呢。不过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后,也对很多地区进行了“大改名”,那些名字可远远没有以前的名字好听,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面目全非”。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曾经也是个书生,道光年间,他参加了很多次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回家以后心里很难过,这时候正好接触了一些全新的西方思想,于是他开始对古老的科举制不太满意了,在广西老家,他联合了几个一起寒窗苦读的好友一起创立了“拜上帝教”。
在他的教育中体现了一些新思想,比如说取消封建时期的社会等级制度,男人都是兄弟,女人都是姐妹,人人平等,没有那么多尊卑之分。刚开始没有人相信他,毕竟中国封建制度已有两千年的根基,不可能说改就改。
后来,他开始像前人一样,为了体现自己是接受了上帝的旨意,把自己关在房间内,不许任何人进去,几天几夜不吃饭。出去之后嘴里时不时说一些不知名的语言,别人问他的时候,他说在跟上帝交流呢!
慢慢地,他的拜上帝教有了越来越多的信徒,在广西地区有了很大的影响。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赔了巨额战争赔款。转身对农民进行更加严酷的剥削。洪秀全振臂一呼,带着他的乡党起义了。
这场起义显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起义军迅速占领了郴州、长沙、然后进入湖北境内,占领九江、接着占领安庆、芜湖,1835年3月19日,攻克江宁(今南京),并定都于此。
在起义之初,洪秀全还是秉持着人人平等、为农民阶级谋出路的宗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进行了大范围的土地制度改革,打击地主、富农阶级,确立全新的经济、文化体制,百姓对这支起义军是一片叫好声。
慢慢地,掌握越来越多的土地、经济资源后,洪秀全的腐朽思想也暴露了,他开始享受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开始在自己的政权地区封王,他越封越多,每多封一个就多一个巴结他、讨好他的人,不知不觉就封了3000多个王爷!
接下来就是象征地位的“避讳”工作了,首先,他规定天下百姓不能和自己一个姓,所以当时姓“洪”的百姓全部改成了“童”姓,还有洪秀全的表亲,因为是“王”姓,所以天下姓王的百姓全部改成了“汪”姓和“黄”姓。
改完姓氏,接着还要改地名,这也是古代皇帝登基后的惯例。和自己名字有关的地名全部都要换,首先是都城江宁,必须要跟清廷对峙,就叫“天京”吧,这个听起来倒还不错,但是西王萧朝贵和贵州冲突了,所以贵州有了新名字,叫“桂州”。
其他三千个王爷也纷纷效仿,对自己辖区大改起名,南王冯云山,把云南改成了“芸南”;浙江变成了“浙姜”,新疆改成“新姜”,山西成了“珊西”,山东也自然成了“珊东”,苏州的名字叫“苏福”,福字的“示”字旁还必须变成“衣”字旁,还有一个“桂福”省也是一样,清政府所在的北京、天津地区,名字更有意思,叫做“罪隶”省,而黑龙江省则叫做“乌隆江”省。
这些名字实在是把传承千年的韵味瞬间打破了,就拿山西、山东、新疆、浙江等地名字来说,是根据地形和历史渊源而得,准确又好记,在这些亲王的眼中,全都不值一提,真让人贻笑大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