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风晓月寒

这是一个真实的往事。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事了,距现在也近半个世纪了,但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是闽西的一个小山村,四面环山,闭塞而贫困。全村只有十一户人家,人口不到五六十人,还分为前坳后坳二部分居住。我和另外三个同学,插队到了这里。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和当地村民也渐渐熟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山村的人,一般是男人下地干活,女人在家操持家务,顺便在自家菜地里种种菜。日子虽贫困,倒也过得安静祥和。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收工回到住处,刚要洗洗手脚,忽然听到房子对面的一块菜地里传出一声女人凄厉的喊叫声:“XX锥……”。那声音带着哭腔,在静寂的山谷间回响,让人听了不寒而栗。顺便解释一下,当地村民的习惯,喜欢在小男孩的名字后加个“锥”字,既体现出男孩的特征,本地话叫起来又顺口。那村妇口中的“XX锥”,正是她那刚刚三岁多的小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我带着满腹疑问走了出去,看到对面菜地边已围了不少村民,正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什么。

我来不及和其他同学打招呼,赶紧往对面菜地跑去。从村民们的议论和描述中,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位村妇当时带着她那三岁多的小儿子,在菜地里采菜,准备做晚饭时用。小孩就站在菜地边的小路上看着母亲。可只有一眨眼的功夫,这位母亲一抬头,发现小孩不见了。这一惊非同小可。她急忙扔掉手中刚采下的菜,跑到小路上四处张望,却怎么也看不到小儿子的身影。找了一会儿,确定她那宝贝儿子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便撕心裂肺地大声呼叫:“XX锥……”。这个原本平静的小山村,被她那喊声惊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正是傍晚,家家户户屋顶上飘着炊烟。女人们在灶台边忙碌着,男人们有的在自家门口编竹器,有的在菜地侍弄。听到喊声,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家什,赶到菜地边上。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后,有人大声提议,趁天还没黑,大伙赶紧找找看。于是众人纷纷散去,三人一伙,两人一搭地在周边寻找开来。

这个小山村地处山顶,相对比较封闭,只有四条小路与外面相通,周围基本上都是树木竹林。这时,村中的老人,搬出了做木工用的木马,在纸上画好符,用凿子将符插在木马上,说是可以镇山鬼,让它把虏走的人放出来。其余的村民,则敲着锣,沿着小路,大声呼叫“XX锥……”。我们几个插队的知青也加入到搜寻的队伍。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可是小孩却象凭空蒸发掉一样,毫无踪迹可寻。失踪孩子的父母,急得团团转。大家又聚在一起,猜测孩子失踪的原因,商量着该怎么办。有人说,会不会被陌生人抱走?可大家都说没发现有陌生人到这里,且问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也都说没发现有陌生人到这山沟里来过。被野兽拖走?这地方除了野猪,可从来没发现过会吃人的大型兽类。况且大家在寻找的过程中既没有发现血迹,也没有发现从小孩身上遗落的任何物件。不小心掉到坑里?这村里和附近的地形,村民再熟悉不过了,况且也仔细查找过了。那这才三岁的小孩会到哪里去了?村民们感到毫无头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渐渐地黑了,大家顾不得吃晚饭,又三三俩俩地擎着火把,敲着铜锣,往四周的山路走去,以期能找到丢失的小男孩。夜色越来越浓了,出去搜索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大家聚在小队部,望着彼此,脸上都透露出失望的神色。小男孩的母亲,泣不成声,村民们纷纷上前安慰一番。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又从各自家里走出来,碰头商量了一会儿,便又分成几组上山搜索去了。附近几个自然村的老乡听说这事后,也在自己村庄周围寻找。遗憾的是,直到傍晚,仍是杳无音信。大家都失望而疲惫地回到村里。

对于孩子失踪这件事,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这个小山村从未发生过的事。当时文化大革命刚过去,阶级斗争的弦绷得很紧。若有陌生人来这里,一定会引起大家的警觉。大型吃人兽类吧,以前从未见过。(这之后也未有过)。况且,小孩母亲说,从她低头采菜到抬头发现儿子不见了,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这其间既没有听到野兽或大人走动的响声,也没有听到小孩的哭喊声。就这样,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在母亲的眼皮底下消失了。

过了一段时间,小小山村慢慢恢复了平静。但人们在田间地头还会时不时地提起这件事,总感到不可思议。小男孩到底哪儿去了,这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直到我离开这小山村多年后,仍然不能释怀。小男孩若还活着,今年也有五十来岁了吧。真心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