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汉墓群76号墓出土的锈蚀印章进行工业CT断层无损检测,揭开了墓主人神秘的面纱。研究采用高能所自主研发的450kV工业CT对印章整体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被锈蚀层遮挡的印面信息呈现在4个断层上,经多方辨认考证,初步认为印文是阴文“邵党私印”,印章的兽纽经过三维成像,初步认为或是“辟邪”。

营城子汉墓群76号墓位于营城子工业园区,于2003年被发掘,发掘简报已在《考古》上发表。该墓为贝、砖、瓦、石混筑墓,夫妻合葬,出土一批重器,包括龙纹金带扣、铜鼎、铜尊、铜承旋、铜洗、兽钮铜印、玉剑璏等,尤其是龙纹金带扣图案精美、工艺复杂,含金量在93﹪以上,重38.27克,是目前发现的龙纹金带扣饰龙纹最多的一件,共十条龙。金带扣一般是诸侯王、皇室成员或高等级贵族使用。由于年代久远,兽钮铜印的印面和印纽锈蚀严重,此前经过多次检测未得出结果,金带扣的主人是未解之谜。

此外,450kV工业CT对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银质印章进行扫描,锈蚀层遮挡的印面信息分布在六个断层图像,经过专家辨识,印章上的古藏文为“外甥阿柴王之印”,墓主或是莫贺吐浑可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纹金带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印章及其印面CT扫描成像结果

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