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彩臣

1、后蜀孟昶

赵匡胤夺取荆湖,一面隔着长江,是南唐;另一面隔着蜀道,里面是后蜀。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曹操夺取荆州后的情形吗?不同的是东吴孙权换成了南唐李煜;川蜀刘璋换成了后蜀孟昶

面对

几百年前曹操在长江上被周瑜烧丢盔弃甲,这一次,赵匡胤会成功吗?

首先,步骤上赵匡胤没有直接提兵压到长江对岸,毕竟,李煜同学太乖巧了,出手大方嘴巴又甜,就算是校园欺凌也不能捡这样的同学欺负吧。何况赵匡胤不是柴荣,做什么事都喜欢师出有名。

师出有名,看起来自找烦恼,,这里面还是有学问的。毕竟,你长得再凶悍,在街上随机扇人一耳光,人身边的朋友也不答应。但是如果他走离你近,别人又没留意,你扇他一耳光,一口咬定他踩脚了。他身边的朋友可能看看你那凶巴巴的眼神,先胆怯三分。

这就是民心,这种无形的东西,可以让事情办起来比较顺利。

既然暂时挑不出李煜同学的毛病,那就先放一放。赵匡胤把目光投向了蜀道后面的孟昶。

孟昶,后蜀高祖孟知祥的儿子。孟知祥,后唐庄宗李存勖时期,任马步军都虞侯。后唐灭蜀后,派往蜀地出任西川节度使。唐明宗李嗣源后期,有了自立之心。李嗣源这人,虽然本领超强,但是与人为善,不喜打斗。而且被底下人欺蒙拐骗,虽然统治时期,天下基本太平,为老百姓争取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期。但是上层并不是铁板一块,连儿子在他没死都想自立。

长兴四年(933年),孟知祥率军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击溃朝廷征伐部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结果孟知祥在位7个月就死了,死前传位给儿子孟昶。

孟昶是孟知祥第五子,因为前面4个儿子,两个早夭,另外他出任西川节度使的时候,家人都留在京城,这也是朝廷防备地方节度使的常规操作,孟昶继位的时候才16岁。

两个

每个国家建国都会有两三个开国功臣,后蜀也不例外,开国功臣名叫李仁罕。这人是孟知祥麾下马步军都指挥使,参与讨平叛将康延孝。后来,孟知祥自立,他随孟知祥起兵反唐,夺取遂州武信军、夔州宁江军两处军镇。被任命为武信军留后,后授武信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孟知祥临死前封其为辅政大臣。孟昶即位之初,诸将多自恃先帝旧臣,骄纵不法,剽掠百姓。藩镇大将李肇面对孟昶这个小屁孩,装模作样拄着根拐杖,说老了,跪不下去。

而李仁罕更是威逼孟昶,要求总判六军诸卫事(即禁军最高统帅),,还亲自到学士院探听是否已在起草诏书。孟昶只得很不情愿加授其为中书令、判六军诸卫事。同时又任命赵廷隐为六军诸卫副使,以为掣肘。

之后,孟昶与赵季良、赵廷隐等合谋,趁李仁罕入朝,命武士将其逮捕处死,随后又杀其子李继宏及亲信宋会从等数人,族灭其家,并下诏公开其罪名。

结果第二天,李肇远远看见孟昶,马上扔掉拐杖,趴在地上连连叩头,大气都不敢出。

不过,在处死李仁罕的时候,李仁罕外甥张业正掌管禁军,孟昶怕他造反,任他当丞相,张业兼任判,在家里设置监狱,专用残酷的刑法对后蜀百姓横征暴敛,百姓对他非常痛恨。

度支

946年,赵季良去世,张业更加专权。948年,孟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设计将张业逮捕处死。专权贪纵的王处回、穷极奢侈的赵廷隐相继罢相,从此故将旧臣都没有了。

孟昶继位前面15年,怎么看也是个励志小青年,神武好皇帝。孟昶在契丹南下,灭后晋,刘知远起兵太原,中原多事之秋之际,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以秦、成、阶三州归附后蜀,孟昶派孙汉韶攻下凤州,于是完全恢复了前蜀王衍时的疆域。

雄心勃勃的孟昶,还想要趁着刘知远立足未稳,将疆域扩展到长安,可惜前线将领不给力,打败了。

直到后周世宗柴荣,四州之地被夺了回去。为此,孟昶耿耿于怀,训练了一支部队,名叫“破柴都”,可惜,柴荣没空搭理他,只是将他死死按在蜀地露不了头。

少年神武的孟昶失去了人生方向,开始迷失在天府之国的怀抱。他大修宫殿,纸醉金迷,并且迷恋上房中之术,把全四川美貌的女子使劲往身边搂。

2、王诸葛引火上蜀

孟昶失去了斗志,可是孟昶的好朋友,最信任的小伙伴王昭远没有失去斗志。人看看当时的情形,得出一个非常让人振奋的结论。

你看,我们都在蜀川,孟昶现在纸醉金迷,这不就是刘禅吗?而我王昭远,在蜀川位高权重,与皇帝亲密无间,国库里的银子都可以不打招呼随便拿。

王昭远不满足拿银子,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此时此景,让人想起了蜀汉诸葛亮,王昭远想做诸葛亮。这个想法一萌芽,就像地里的野草一样,开始疯长。

要做诸葛亮,就要出祁山,要北伐,平定天下。

王昭远真的开始计划北伐了,他的构想是这样的,首先派人去北汉,命令他们南下,就像诸葛亮命令陆逊一样。然后我大军出黄花谷,子午谷,中原里外受敌,关右之地尽归川蜀。

我,王昭远,就是名副其实的后蜀孔明在世!

想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王昭远说干就干。枢密使王昭远派出枢密院大程官孙遇,兴州军校赵彦超,杨蠲(juan一声)等人,带着自己写好的蜡丸密信去见北汉皇帝,“令”其出兵,一起攻打宋朝。

很不幸,王大枢密的军事才能还没展现,用人的眼光就起码输给诸葛亮。赵彦超觉得费劲巴拉穿过整个宋朝国境,跑到北汉去送信太辛苦,开封的皇帝赵匡胤比较近,于是把孙遇,杨蠲连同密信一起交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打开密信,开心极了。后蜀要打我,好啊!“吾西讨有名矣!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二日,赵匡胤以后蜀皇帝孟昶勾结北汉犯宋为由,出兵6万,分北,东两路合击川蜀。

北路军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风州路都指挥,侍卫步军都指挥崔彦进为副都指挥,枢密院副使王仁瞻为都监,统领禁军步骑兵2万,各州兵士万余从凤州沿嘉陵江南下。

东路以侍卫马都指挥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归州路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统领步骑兵2万,自归州溯长江西上。

出兵的同时,赵匡胤在开封城右掖门外南邻汴水的黄金地段,修建了一座五百间房屋的河畔豪宅,让王全斌带话给孟昶,房子都给你修好了,过来住吧,你不会孤单的,以后李煜,刘鋹等人都会搬回来,这里一定会很热闹。

打后蜀,有那么容易吗?后主刘禅在这里当了40年皇帝,邓艾棋行险招,九死一生才灭了蜀。

在当时,从中原入蜀,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金牛道,就是有名的剑门蜀道,三国姜维在这里,用三万人挡住钟会的10万大军,钟会寸步难进,相持不下。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的就是这里。

第二条:阴平道,当年邓艾走的就是这里,这条路,士兵连滚带爬,满头大包可以过去,但是战马过不去,你要带着纯步兵与敌人交战,也就是战神邓艾碰到诸葛瞻那样低级别将领,依靠临阵激发士兵勇气,而且诸葛瞻与儿子非要身先士卒,结果双双挂掉,邓艾才侥幸赢了。

第三条:米仓道:这条道路比阴平道更糟糕,要翻越米仓山,行军打仗基本可以忽略此路。

3、王全斌攻蜀

那么,王全斌要怎么进蜀呢?

我们先来说说王全斌,这人出身将门,自幼就胆识过人。他的父亲为后唐岢岚军使,私下畜养一百多名勇士,后唐庄宗李存勖怀疑心存异志,下书召见,他父亲害怕不敢去。当时王全斌十二岁,对他的父亲说:“这是因为怀疑大人有别的图谋才召见您,您让我去作人质,一定会消去怀疑。”他的父亲照计行事,果然得以保全。自此之后,李存勖把王全斌收用在军中。

同光末年,魏州兵变发生,而洛阳生兴教门之变,乱兵攻入宫城,近臣宿将都弃甲逃走,只有王全斌与符彦卿等十几人在宫中抵抗。李存勖中了流箭,王全斌扶他到绛霄殿,王全斌痛哭而去。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这么个感觉,五代十国猛人太多了,这才是赵匡胤敢于杯酒释兵权的原因,因为不缺能打仗的猛人。

964年十二月,王全斌率领军队攻拔乾渠渡、万仞燕子两寨,于是攻下兴州,后蜀兴州刺史蓝思绾退保西县。王全斌击败蜀军七千人,俘获军粮四十多万斛。接着攻拔石圌、鱼关、白水二十多座兵营。先锋史延德进军三泉,打败数万蜀军,擒俘招讨使韩保正、副使李进,缴获粮食三十多万斛。不久,崔彦进、康延泽等部将蜀军赶过三泉,于是达到嘉陵,杀死、俘虏很多蜀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人阻断阁道,宋军暂时不能前进。敌人来了,孟昶的诸葛王昭远很兴奋,虽然不能出祁山,但是敌人来了,一样的,只要收拾了敌人,我就是真正的诸葛在世了。

王昭远被封为西南行营都统,全权负责对宋军的防御,他临行前,宰相李昊为他举行壮行酒会,席间,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慷慨陈词:“我此行何止战胜宋军,我手下三万雕面恶少年,取中原易如反掌!(五代十国当兵的面部大多刻有印记)

王昭远出发了,满怀憧憬和希望,要与王全斌一较高下。

4、三万雕面恶少年全军覆没

王全斌已经到达葭萌关,这里,才是蜀人的真正心理防线,真正的较量才开始,前面的都是饭前凉菜,垫垫肚子,蜀人也没太卖命,丢了就丢了,只要烧毁栈道,守住葭萌关,蜀川就无忧。

葭萌关距离剑门关二十公里,属于同一座山脉,同样的雄关漫道,飞鸟难逾。三国时期,姜维就是在这里,用三万人马,挡住了钟会的十万大军,寸步难行。

王全斌只有2万禁军,加上地方军,杂七杂八满打满算也就3万人。蜀川不算原先守城的边防军,王昭远已经带着3万雕面恶少年赶来了。雄关漫道,高墙壁垒,而且蜀人已经烧毁了栈道,绝对的地利加上人数优势,王全斌,我看你怎么赢?

王全斌打算夺取罗川路攻入,康延泽认为不妥,暗里对崔彦进说:“罗川路险,军队难以齐头并进,不如分兵修治阁道,与大军在深渡会合。”

崔彦进把这个意见告诉王全斌,王全斌认为有道理。命令崔彦进、康延泽监督修治栈道。

还记得那个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吗?兵仙韩信对修复栈道都没有信心,只是做做样子,给对面的章邯看。

而王全斌这次,是真修。好在前人已经在悬崖峭壁上凿好了孔,崔彦进他们只要冒着敌人的弓箭手,在悬崖峭壁的两个孔之间插上木梁。

奇迹发生了,本来主要是为了吸引后蜀注意力的崔彦进真的将栈道修好了,而且迅速攻克天险小漫天寨。那边,王全斌带着中原平原上的北方佬,在罗川小道上也生龙活虎地前进,一路披荆斩棘,几天后,就攻破了罗川防线,出现在嘉陵江渡口的深渡一带,真的与崔彦进会师了。

不过不要紧,这时候,我们的王昭远王诸葛带着他的三万雕面恶少年也赶到了,王昭远带的都是生力军。而王全斌那两三万人,在罗川小道晚上连个支帐篷的地都没有,经过几天的日夜劳累,徒手攀岩,已经是强弩之末。

王昭远信心十足,向着王全斌扑了上去,结果很不幸,三战三败!

第一战,蜀军沿长江列阵以待,崔彦进派张万友等攻夺蜀军的桥梁,时间把握的很好,正遇天黑,蜀军退到大漫天寨。

第二战,天明,崔彦进、康延泽、张万友分三路进攻,蜀人出动全部精锐部队来迎战,结果又惨败。

第三战,宋军乘胜攻拔蜀军兵营,蜀将王审超、监军赵崇渥逃走,又与三泉监军刘廷祚、大将王昭远、赵崇韬带领军队来战,结果还是败了。王昭远被王全斌赶着走,直接弄丢了嘉陵江后面的大漫天寨。

王诸葛想不通,这仗打起来怎么和想象的不一样?不过,他没时间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一路赶着到了利州。本来打算在这里重整旗鼓,结果,天煞的王全斌根本不给他喘口气的机会,利州也站不稳脚跟,直接被王全斌赶上了剑阁。

王诸葛被赶的有多急,连军粮都没时间烧掉。在利州,王全斌缴获军粮八十万斛。

剑门关前,宋军也累坏了,王全斌下令全军休整,得让士兵喘口气了。

剑门关从秦岭山脉延伸而来,完全由巨大的砾岩组成,尤其是剑门关的正面,岩石如镜,寸草不生,所谓“蜀道剑门无寸土”,这是天险中的天险,也是后蜀正面最后一道屏障,是后蜀人最后的希望。王昭远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够守住剑门关。因为,历史上,剑门关从来没有从正面失手。

王全斌经过短暂休整,又准备开始命令他的将士徒手攀岩了,不过事前,他先与众将商议:“剑门是天险,古称一夫持戈,万夫不能前进,各位应当各陈进取之策。”

侍卫军头向韬说:“降卒牟进说:‘益光对江的东边,越过几座大山,有条小路叫来苏,蜀人在江的西边设置兵营,对岸有渡口,从这里出剑关南行二十里,到清强店,与大路相合。可以从这里进兵,则剑门不足为恃也。’”

王全斌于是命令手下偏将史延德从来苏小道渡江迂回到剑门关南面二十里的清强店。临行前,对史延德说:“到了那里,要不惜代价,全力进攻剑门关,我在这里配合你”。

当史延德出现在清强店,开始向剑门关发起进攻时,我们的王诸葛竟然怕了,连稍微的抵抗都没有,直接后撤,退到了剑阁南东的双源坡。至于关乎后蜀存亡的剑门关,交给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偏将镇守。

一个偏将,带着王诸葛留下的少部分士兵,正面阻击宋朝大将王全斌,侧面阻击清强店的史延德,结果可想而知,王全斌和史延德在剑门关会师了,蜀川最强的天险被攻破了。

而带着两万雕面恶少年的王昭远,在双源坡的崇山峻岭之间,被王全斌一战击溃。溃散的蜀军跑到了剑州城,这里是剑门关最后一个据点,一退再退,主动放弃天险,现在已经无路可退,一万多蜀军在剑州城被集体屠杀。

王全斌继续进军,在东川(今四川三台)一个农家小院的小仓库,偶然抓到了王昭远王诸葛。王诸葛双眼红肿,泣不成声,嘴里念念有词。经确认,王诸葛当时反复吟诵的是晚唐才子罗隐的佳句:远去英雄不自由。

  

这一句的上一句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一个多月,三万雕面恶少年损失殆尽,被人攻破一个又一个几乎不可能攻破的天险雄关。直到现在,王诸葛还认为自己是英雄,只是时运不济。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宋史》;《五代史》;《苏东坡传》;《太祖实录》;《正说宋朝十八帝》;《如果这就是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