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咖啡市场是越来越热闹了。

一个个咖啡品牌动作频频、你追我赶,生怕落得下风。

比如Manner Coffee(以下简称Mann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勃的咖啡市场

创立于2015年,距今不过7年历史的Manner,彼时只是家占地2平米的街头咖啡店。

2018年,赶上咖啡投资风口的Manner,在资本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开出数百家门店。

不仅如此,去年上半年,Manner共完成3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美元。发展势头迅猛。

那时候就有投资人透露,这个受到资本与消费者认可、讲究极致性价比的新锐咖啡品牌,将加快开店步伐。

果不其然,前不久Manner 在官方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主题为“全国十城,200+新店齐开”的文章,高调宣布:3月8日至3月10日,Manner将在杭州、重庆、武汉、南宁、海口以及北京等10个城市,开出200+新门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整个壕气住。

势不可挡的不仅有Manner,还有瑞幸。

曾经因造假事件致使品牌走到悬崖边的瑞幸,近段时间过得相当不错。

一方面透过打造爆款产品,逐步挽回品牌口碑,重新与消费者建立起“信任”。

另一方面,成功押宝谷爱凌,也让瑞幸狠狠刷了波存在感,进一步揽获流量,将品牌影响力扩大。

现在提起瑞幸,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已经不再是造假事件,而是生椰拿铁、陨石拿铁以及厚乳拿铁等实实在在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有邮政、狗不理跨界闯入,后有Manner密集开店、瑞幸越活越好,不少人认为:中国咖啡市场正逐步迈入“盈利阶段”。

咖啡热潮,还将持续

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该观点,举出的例子就是星巴克。

如果要票选这段事件咖啡圈哪个品牌日子最难过,品牌君必定会投星巴克一票。

从“过期食材”到“驱逐民警”再到“产品涨价”,我们总是能在热搜榜上看到星巴克身影,可惜都不算太正面。

于是有人觉得,现在说中国咖啡市场进入盈利阶段为时尚早。你看,连星巴克这种老牌巨头都频频陷入负面舆论,发展得坎坎坷坷。

这个观点,其实只要稍微一细想,就会发现难以立足。

星巴克频陷负面舆论属于“品牌行为”,与整个中国咖啡市场的格局与变化并无关系。

拿单个品牌的经历去推导行业的现状,毫无依据可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咖啡消费市场大约在700亿元,只占到全世界咖啡消费市场的0.5%。但中国咖啡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15%,比国际市场2%的增长率要高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几年“咖啡热”仍将延续、我国咖啡市场前景广阔这件事,没有太多争议空间。

行业快速发展,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资本入局,内卷现象只会愈加严重。

整个咖啡行业正在进行严格的筛选,只有最为优秀的那一部分才能被留下来。

这对星巴克们来说,是个信号:优胜劣汰趋势下,市场从不讲究“先来后到”,只有“适者生存”。唯有不断精进服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才有资格进入决赛圈。

如果星巴克还不紧张起来,继续为负面新闻裹挟,那未来的路恐怕不太好走。

“做咖啡生意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